三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zóng)子   周(zā) 期期艾(ài)

B. (dàng)铺   迫(qiè) (hèng)冲直撞

C. (méng)昧   (chà)那   长(xū)短叹

D. (chù)   栏(zhà)   无消息(yǎo)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背影》一文表达了他与父亲之间深沉的感情。

B.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

C.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长期在北京生活,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昆明人,他对昆明的雨有着很深的感情。

D. 严文井,是我国作家,《永久的生命》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C.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4、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国庆期间,我去参观了故宫办的“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展厅共分为四部分:“盛世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最喜欢展厅的第三个主题——“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引领了宋代“尚意”的书风。所谓“尚意”,就是书法作品中注重作者主观情感的作用,不被章法布局的规则所束缚,失去自我。苏轼初到黄州第一年,他心存朝廷很快便能召回他的期盼,内心并不沮丧,在黄州遇到朋友时还十分兴奋与激动,当时的书法作品,行笔轻快流畅,给人轻松之感。到了黄州的第三年,苏轼的生活穷困潦倒,对于自己贬谪三年愤懑惆怅,书法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结字亦大亦小,或疏或密,参差错乱,变化万千。晚年被贬谪到惠州之后,苏轼心境已然平和,少有情绪上的大起大伏,其书法作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通篇没有太多变化,字形大小,相对统一。

下面是苏轼的三幅书法作品,请你依据上面文段的介绍和书法作品内容,按照作品完成时间的先后排出正确的顺序(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歌。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黄鹤楼》(崔颢)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1)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故外户不闭。

(3)《虽有佳肴》中,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并用《尚书》《兑命》中的“_____________。”加以印证。

(4)离别是古诗中一个深情的话题。李白在《送友人》中用形象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调低沉地表达难舍难分之情。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积极乐观的精神而貌和豁达胸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可不妒忌蝴蝶,相反还有点可怜蝴蝶,就如同拥有临街小屋的小资产者,望见门前经过一个装束华丽招摇却无家可归的路人,习惯地露出一丝嘲讽的怜mǐn   一样。并不自怨自   ,相反对自己的住所和小提琴十分满意。是一个名 其实的哲人,看透了世事的浮华,远离寻欢作乐者的尘世喧xiāo   ,独享朴实隐居住所的好处。

(节选自《昆虫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ǐn   自怨自     其实  喧xiāo  

(2)“可不妒忌蝴蝶,相反还有点可怜蝴蝶”,语段中加点字“它”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野菊花

曹丽琴

①菊花茶是朋友出差去安徽亳州带回来的。朋友说,你每天用嗓常常熬夜,泡一杯野菊花茶润润喉提提神,缓解一下视力疲劳。我接过,一阵馥郁的甘草芳香袭来,满满的一大包,黄绿相间。土黄的菊朵,枯绿的花托,干燥得大有一幅沉年睡去不再复醒的样子。

②喝得多了,便摸到了它的脾性。取出几朵枯菊,冷水、温水是见不了它的丰盈,必须用滚烫的水倒入,菊才会在一股股热流里旋舞、释放,露开了笑脸,丰润了身姿,飘逸起芳香,微黄色的液体清清爽爽,离了枝头的菊花便有了第二次生命的绚烂。

③犹记得小时,秋收的田野里,纵横的阡陌上,走到哪儿都能采几束如此鲜艳的小菊花戴在头上,插在发间,挎一个竹篮,哼几首歌儿和伙伴们拾一篮满满的稻穗儿披着晚霞回家。谁也不知道这些野菊花是什么时候长在这儿,也没有人对此诧异。一切都是那样自自然然、年复一年。仿佛村庄上的乡亲,田野里的庄稼,坚守着土地,默默地开花吐蕊。A一朵朵着朝阳着夕辉着星光,仿佛我们乡村孩子的脸庞朵朵灿烂。

④现在,野菊花随着我们成长的步伐也竞相开放到了繁华的城镇里。我的心房里就有这样一幅画呢!一幅我所见过的纯天然的油画。它的色泽是那样的鲜艳、明快,真正的自然造化。那个周末,我穿过长长的楼道下得楼来,随同迎面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笼罩全身,它也就一眼撞进了我的视线中,然后它就牢牢地投影在我的心房里。它是那样的蓬蓬勃勃、浓浓丽丽、灿灿烂烂地盛开在小区的花坛里。鲜黄鲜黄的小菊花,一朵两朵,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数也数不过来,看也看不过来,一堆堆一簇簇,满地都是。真怀疑是那夜晚的繁星不约而同坠入尘间,一下子全都闪耀在这一片地域上了。

⑤这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是我熟稔的热烈和澎湃的颜色,宛若儿时村庄、田野生长的野菊花一样旺盛。它与这个季节飘叶如蝶的枯黄迥然不同,那是一种衰败,一种萧条,一种沉寂。而它是生命的色彩,鲜艳、亮丽、夺目。B细细凝视,鲜黄鲜黄的花瓣,小小巧巧、玲玲珑珑、叠叠挨挨,如玉露蝶衣紧紧簇拥着金黄、圆实的小花蕊,活力四溢、夺人心魄,真正的“百草摧时始起花”。

⑥一种亲切油然而生,陶醉在目光注视的地方。身旁,银杏叶飞舞,樱花叶凋尽,而它们如这冬日的阳光芳香、恬美,释放着生命的活力。当我的孩子和伙伴在菊花前扬起笑脸,我仿佛看到我和朋友童年时青翠的身影。越来越多的野菊花开遍城镇,繁衍着生命。就像我和朋友以及更多的像我和朋友这样的乡村孩子,长大了,移植到了城镇,努力地适应城镇的土壤和空气,互相携手扶持着,沐浴着城镇的雨露和阳光,演绎生命的再度绚丽。

⑦这菊,定是这样一种好种易活的植株吧。抽芽、吐叶、开花、凋零。如此循环,潮起潮落,美丽人生。要不,城镇上的这种小菊花何以盛开得愈来愈蓬勃,愈来愈芬芳,甚至艳过了那些需要精心培育的菊中贵族:雍容华贵的“白呼啸”,亭亭玉立的“绿朝云”,缤纷多姿的“五彩凤凰”……

⑧它们靠的是什么?也许就是这“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心性吧。

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野菊花”的特点。

2本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采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文章借“野菊花”赞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类人

3结合语境,对下列词、句作简要赏析。

A.句中加点字好在哪里?

一朵朵着朝阳着夕辉着星光,仿佛我们乡村孩子的脸庞朵朵灿烂。

B.赏析句子。

细细凝视,鲜黄鲜黄的花瓣,小小巧巧、玲玲珑珑、叠叠挨挨,如玉露蝶衣紧紧簇拥着金黄、圆实的小花蕊,活力四溢、夺人心魄,真正的“百草摧时始起花”。

4联系下文思考:文章第②段中写杯中的野菊花“在一股股热流里旋舞、释放,露开了笑脸,丰润了身姿,飘逸起芳香,微黄色的液体清清爽爽,离了枝头的菊花便有了第二次生命的绚烂”,作者写这一内容有何作用?

5《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给宗璞的启示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而本文作者笔下的菊花给你哪些启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作文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炼狱的劫难,才能磨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淌过鲜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享誉世界的绝唱;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拨开云雾,见到彩虹;只有经过挑战,才能磨炼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挑战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我、困难、权威、权限”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