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正文的部分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它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客观。
B.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是更接近通讯的题材,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比如《“飞天”凌空》就属于新闻特写。
C.《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是北魏时期的郦道元。
D.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郦道元《三峡》中写景的顺序是从夏——秋——春冬。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亢奋(kàng) 欺侮(wǔ) 褶皱(zhě) 狩猎(shòu) 沼泽(zhǎo)
B.恬静(tián) 携带(xié) 龟裂(guī) 腐蚀(shí) 砂砾(lì)
C.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撼(hàn) 沟壑(hè) 陨石(yǔn)
D.瞳仁(tóng) 辐射(fú) 雾霭(ǎi) 缄默(xiān) 山麓(lù)
3、下面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我读了〈三遍〉课文 。”句子成分划分是正确的。
C.“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和“禁止践踏草坪!”意思相同,但语气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D.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律诗,杜牧的《赤壁》是绝句,晏殊的《浣溪沙》是词。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B. 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C. 《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D.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更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寒食日①题杜鹃花
[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叹灵鹫寺山榴②
[唐]李群玉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注释】①寒食日: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一日禁火,只吃冷食。②山榴:杜鹃花。
两首诗都是描写杜鹃花,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古诗文默写
(1)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不慕虚荣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 , 。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 。
(5)贺铸的《青玉案》中写到“一川烟草, ,梅子黄时雨。”
(6)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7、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题目。
【甲】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缚在树上,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繇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乙】卢俊义道:“小人其实走不动了,可怜见权歇一歇!”两个做公带入林子里,正是东方渐明,未有人行。薛霸道:“我两个起得早了,好生因倦:欲要就林子里睡一睡,只怕你走了。”卢俊义道:“小人插翅也飞不去!”薛霸道:“莫要著你道儿,且等老爷缚一缚!”腰间解上麻索来,兜住卢俊义肚皮去那松树上只一勒,反拽过脚来绑在树上。薛霸对董超道:“大哥,你去林子外立著;若有人来撞著;咳嗽为号。”董超道:“兄弟,放手快些个。”薛霸道:“你放心去看著外面。”说罢,起水火棍,看著卢员外道:“你休怪我两个:你家主管教我们路上结果你。便到沙门岛也是死,不如及早打发了!你到阴司地府不要怨我们。明年今日是你周年!”卢俊义听了,泪如雨下,低头受死。
【丙】再说宋江与同诸将,离了杭州,望京师进发,只见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俺弟兄们身经百战,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损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卢俊义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燕青道:“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
【1】结合原著内容,简要说出与甲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
【2】概述甲段中林冲与乙段中卢俊义在人物描写手法及性格上的相似之处?此处卢俊义是如何获救的?
【3】丙段中燕青做出怎样的推测?请从梁山好汉中选择一个人物的结局,证明他推测的正确。
8、阅读《我有过这样的老师》,完成下面小题。
我有过这样的老师
陈志华
①我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整整8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全体同学寄宿在学校,老师们带着我们在山沟里逃难流亡,几次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从尸体堆里逃生,又从日本侵略者细菌战造成的肺鼠疫大流行中幸存下来。我们年纪小,不懂事,老师们不但照料我们、保护我们,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我们以高水平的教育,肩膀上担着多么沉重的担子!
②我一生都敬仰他们,包括常常要批评我不肯开口唱歌的音乐老师。您想,在那种艰难危险的日子里,我们居然还有音乐课,而且上课还有风琴。有一次土匪突袭,我们仓卒出逃,两位农民抬着那架风琴,女音乐老师紧紧跟在后面,一瘸一拐地在山路上跋涉,自己只背出来个小包裹。
③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语文老师。那时候,学校一般都最重视语文课。语文老师大多比较年长,地位比较高,担当着各年级的“级任导师”,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班主任”。简单地说,他们担当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跟学生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们都住在祠堂里或者庙宇里,宿舍没有门也没有窗,山区冬季很冷,天天晚上,身为级任导师的语文老师都要来查铺,摸摸我们的手脚,拂去被面上的一层积雪,掖紧被角。春天雨多,偶然出太阳了,便来督促我们把潮湿的被褥摊到坟头上去晒。我们团团坐在一起,在暖和的阳光下脱了衣服捉虱子。老师见了,便到农民家里借一个灶,用煮猪食的大锅烧满满一锅开水,叫我们一个个脱下内衣裤放到锅里煮一煮。我们自己种菜、砍柴,到山上背来竹子搭房子。农民收了稻子之后,我们把地租来,在禾兜下挖一锄头,塞几粒豆子进去,抓上一把草木灰,天冷之前能收一茬豆子。级任导师,也就是语文老师,总和我们一起劳作。
④有两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有一年,日本侵略者为打通浙赣铁路,占领了金华,向丽水进逼。老师们带着我们“逃难”,到了碧湖,山洪暴发,江水骤涨,不能船渡。我们几百个学生停在江边。这时候有很多很多中国军队也被阻在渡口。忽然间来了日本飞机,一批又一批,轮番轰炸、扫射。带领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大喊大叫,把我们一个个按倒在公路边的水沟里。到天色昏暗的时候,屠杀终于过去。我们爬出水沟,看到一地的断肢残骸,血肉模糊,吓得两腿发软,不会走路。老师叫我们闭上眼睛,连拖带挟,来来回回,一趟一趟,把我们弄到渡船上。这时候水势弱了一点,我们冒险过了江。我们这些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伤亡。遗憾的是,受到这样的惊吓,我们有些同学在以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情绪不正常,时时会顶撞老师。后来回忆起来,我就想,不知有没有伤了老师的心。
⑤另一件事是,日本侵略者曾经在浙江南部放过肺鼠疫菌,造成严重的疫情。我们学校在景宁,紧靠疫区边缘,大家提心吊胆。有一天下午,我们下地给白菜施肥、松土,当晚很累,早早睡了。第二天早晨,紧挨在我右侧的同学——我们的劳动组长,竟莫明其妙地死在了地铺上。那时根本没有医生,大家只好猜测他死于鼠疫。鼠疫的传染非常厉害,惟一可以采取的办法是把尸体烧掉,又把我隔离起来。我被关到一座孤零零的农舍的楼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死定了,我只好坐在墙角发呆,等死。没有什么人敢走近这座小楼,但一天三餐,都有人把饭菜装在篮子里,挂到一根绳子头上,我自己把它吊上去。这位送饭的人,就是级任导师——我的语文老师。糊里糊涂过了一个星期,我居然没有死,危险期过了,被放回班里。这时我才13岁,初二的学生,受了这么大的折磨,一头扑进老师怀里放声痛哭,老师紧紧搂住我,一起哭。
⑥老实说,60年前老师是怎样教课的,我记不清楚了,但老师是怎样做人的,我终生不能忘记,而且时时受到记忆的鞭策,不敢有负师恩。
⑦关于语文课上的情况,我只记得一些事儿。既然60年没有忘记,就是不应该忘记也不可能忘记的了。
⑧那也是在景宁,我们的学校“撤退”过去,请了当地一位前清举人当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在地方上声望很高,举止端方,不苟言笑。每当空袭警报的钟声一响,他便换上长袍马褂,打扮整齐,规行矩步走出我们当校舍的白娘娘庙,站到荒坟头上,一听到敌机的声音,他就仰天大骂,从不躲避。同学少年,不明白道理,笑他迂腐。可是他的授课终于镇住了我们的调皮。那时候没有课本,教学内容由老师自己定,上课的时候写在黑板上,我们动手抄下来。开学第一堂课,他也是穿戴整齐,走进教室门,庄重地看了我们一眼,缓缓转身,用非常漂亮的大字,在黑板上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然后,低沉地朗诵起来。我们虽然还小,但国难当头,山河破碎,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辞别父母,颠沛流离,饱尽苦难,心头郁积着仇恨和悲愤。这首诗我们以前学过,懂得这是老师对我们的嘱咐,爆发般地齐声应和,滚烫的泪珠洒满胸前。以后我们陆续又学了“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样的许多诗。对祖国,对同胞刻骨铭心的爱,对自强、对自立坚定热烈的向往,就这样在我们心里种下了深深的根,哪怕天崩地裂,哪怕海枯石烂,决不能动摇。
(有删改)
【1】文章③-⑤段,作者深情回忆了课堂之外的语文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请阅读相关文字,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 | 老师 |
住在祠堂或庙宇 | 给我们掖被角、煮衣服杀虱子,和我们一起劳作 |
在轰炸中逃难 | ① |
因疫情被隔离 | ② |
【2】文章第⑧段写到的语文老师,一定让你印象深刻。请结合老师课堂内外的表现,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文章题目“我有过这样的老师”,以平实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9、作文。
一件事,时现脑海;一个人,感人心怀;一首歌,萦绕耳畔;一朵花,摇曳生姿……人生,总有许多东西难以忘怀。
请以“___________,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