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戏曲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B. 当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不再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油之后,使得国际油价又将面临“压力山大”的窘境。
C.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诗歌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锐不可当(dǎng) 纳粹(cuì) 蹿红(cuān)
B. 高屋建瓴(líng) 憧憬(tóng) 提防(tí)
C. 张皇失措(cuò) 杀戮(lù) 荻港(dí)
D. 负隅顽抗(yù) 瑰宝(guī) 瞥见(piē)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有《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D.“丈夫之冠”中的“冠”即行冠礼,古时男子二十就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表示成年。
4、不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
B.与会者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互换位置)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分残缺,去掉“经过”或“使”)
5、诗词赏析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6、分门别类辑古诗
根据示例,请在“风”“花”“雪”三个常用意象中选择一个,写出三句含有这个意象的古诗句。
示例:
雨:渭城朝雨浥轻尘 好雨知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7、现代作家巴金曾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鲁迅先生也曾说,《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他们共同的关键词是“趣味”,相信这也是你的阅读感受之一,请结合《昆虫记》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昆虫记》是部科普作品。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前育、后记或附录的相关内容,为整本书做些准备:在阅读中遇到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查找资料。强化认识:同时我们还要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精神并且关注这类作品的,艺术趣味等。请结合你的阅读实践,在阅读这本书时,你是借助什么方法解决阅读困难的。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作为我省旧石器晚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遗址,海城小孤山遗址出土文物,拓展了人们对东北乃至全国旧石器文化的认识。
②下图饰品为兽齿垂饰,小孤山人制作这件饰品,选用的是食肉类动物的犬齿。先截去齿冠部分,再将其通体磨光。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件饰品两面孔的轮廓都是椭圆形,孔壁斜直而规整,可以看到清晰的旋纹和横向转折纹,具有典型的钻孔特征,表明它是用双面钻孔的方法制作完成的。这件兽齿垂饰表明,小孤山人在至少3万年前便已经掌握了双面钻孔技能。专家指出,在旧石器时代,指垫法加工、双面钻孔是十分先进的工艺,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小孤山遗址这一发现,拓展了人们对旧石器时代的认识,留下人类文明进步珍贵记忆。
【材料二】
①在旅顺博物馆分馆展厅内,矗立着一块黑底白字的墓碑,相较于其他华美、珍贵的文物,这块墓碑显得不起眼,没有引起游客的重视。实际上,这块密密麻麻写满了汉字的元朝墓碑,还原了七八百年前元朝部分历史原貌,填补了元朝文献相关记载的空白。
②这块墓碑的主人叫张成,元朝人,墓碑被后人称为“元百户张成墓碑”(以下简称张成墓碑),于今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张成墓碑保存完好,墓碑文字由右向左,竖行排列。墓碑铭文全面展示了张成的生平事迹,尤其重点讲述了张成保卫和开发东北地区的丰功伟绩。张成墓碑之所以入选,是因为碑文内容记载了元朝时期东北地区屯田开发的历史,填补了《元史》关于东北屯田记载的空白。
【材料三】
①老城墙、吊脚楼、黄葛古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戴家巷,紧邻洪崖洞景区,近些年来,经过更新改造、保护利用,来此旅游休闲、感受山城文化魅力的游客络绎不绝。老旧建筑焕发新生,《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规章的护航,功不可没。法治,为当地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加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
②不仅是重庆市,近年来,各地聚焦“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等关键问题,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实践来看,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是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也是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内在要求。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城小孤山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晚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遗址。这里出土的文物,拓展了人们对东北乃至全国旧石器文化的认识。
B.张成墓碑是用汉字书写的华美、珍贵的元朝墓碑。该墓碑保存完好,墓碑文字由右向左,竖行排列,还原了七八百年前元朝部分历史原貌。
C.近年来,只有重庆市聚焦“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等关键问题,出台地方性法规,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D.兽齿垂饰表明,小孤山人在至少3万年前便已经掌握了双面钻孔技能,这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
【2】2023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学校开展“民族瑰宝,华夏文明”的宣讲活动。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补全下面对话。
主持人:同学们好!我们辽宁,天辽地宁,历史悠久,有许多物质文化遗产,你想宣
讲哪一个?为什么?
同学甲说:“我想宣讲兽齿垂饰,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说:“我想宣讲张成墓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我们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保护措施呢?
同学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文
题目:父爱如山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