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通过“单车”“征蓬”“归雁”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孤寂和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B.乙诗中用“秋色”“燕脂”“夜紫”三个词,意在写出天气的寒冷,暗指战场深秋的美丽。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了形势危急和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

D.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甲诗突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之情,以及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而乙诗则强调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忠诚,以及战争场面的悲壮惨烈。

2、下列标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舞台上,小演员扮演的小老虎惟妙惟肖,可爱极了!

B.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晚会出奇的安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冽(lǐng) 蒙(mèi) 哮(páo)   摧枯拉(xiǔ)

B. 红(fēi)   留(zhì) 黑(yōu)   眼花乱(niáo)

C. (chèn) 私(shóu)   然(càn)   夕日欲(tuí)

D. 绳(jiāng)   脸(jiá) 胆(qiè)   正危坐(jīn)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B.在朱德母亲追悼会上,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此句的宾语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C.她靠着大家的帮助完成了学业。(此句的主干是“她靠着帮助”)

D.母亲,您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一个祈使句)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从形式上看,本诗体裁是_______,诗中“萋萋”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B.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

C.颈联描绘了登楼远望的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5)请把曹植的《梁甫行》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表格中是同学们的名著阅读后的书评标题。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合适书名,将标题补充完整。(只填序号

备选名著:a.《傅雷家书》     b.《昆虫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苏菲的世界》   e.《平凡的世界》     f.《海底两万里》

标题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读《_______》有感

赴一场奇妙的哲学之旅——读《______》有感

红色经典永流传——读《______》有感

苦难的底色,温暖而坚韧的人生——读《_______》有感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缝补人生

①她是一个缝补工。每次见到她的时候,她不是在收、交缝补的衣物,就是在低着头飞针走线。她的摊在巷子的尽头,像这条巷子的句号,也像一个时代的句号。

②倘若,她生活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间,她的巧手肯定是最受欢迎的。她这个巧姑娘,也肯定让十里八村的少年郎都做着迎娶她的梦。

③她肯定会有一个男孩儿,在爬树捋榆钱时把裤子撕了个三角口,坐在地上捂着屁股掉“金豆儿”;有一个女孩儿,在过年烤火取暖时,把一件花工缎棉袄烤了个洞,哭着不吃饭。

④她肯定会拿出一根针拨灯芯,亮着一朵煤油灯,坐在深更半夜里,缝啊缝、补啊补,让伤口极大限度地复原,直到假的乱了真,直到孩子们破涕为笑。

⑤走到她那儿的时候,我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问号。当下,衣服只有过时的,哪有穿破的?有谁还会去考虑一件旧衣服的缝补呢?活在当下的她,二十一世纪的她,以缝补为业,究竟能做些什么呢?

⑥只见她用一个绣花的花箍,将衣服破损的部位圈住、撑开、展平。这是一件粉色的羽绒服。她捻了一根粉色的丝线,阳光在她的指尖,形成一个小小的光环。她捏着银针,翘着兰花指,先纵向缝合一遍,再横向直针编织。缝缝复缝缝,衣服的伤口合拢了、抹平了,一只粉色的小蝴蝶,在粉色的背景上飞起来了。站在旁边的小女生愁眉一下子就舒展了。

⑦她这手工,像极了美容师的妙手回春。

⑧她那种缝补时,专注而美好的模样,让她瞬间出离于人间烟火,似乎坐在云端之上,似乎坐在一个童话般的宫殿。她手中缝补的物件,也似乎不是人间织物,而是女娲缝补的天空。

⑨她有时候是缝,有时候是补。这是一件男子的西裤,裤腿的内侧有个小洞,是男子抽烟时被烟灰烫的。这条新西裤,是妻子买的生日礼物,男子把它烫伤后,懊恼不已。

⑩她以轻描淡写的话,安慰了他;她以缝补的手工,消解了他的诚惶诚恐。

她从各种各样的布头里,挑出一块同面料同色泽的布头,衬在伤口的里层。挑针、选线、找花箍,像一个老到的医师,不慌不忙地做着术前的准备工作。

一切就绪后,手下就快了起来。先在伤口的外围,以隐形针法,飞针走线一圈、两圈。再在伤口的边缘处轻轻折叠,以斜行小针脚,再飞针走线一圈、两圈,然后反复揉摸、压平,使之与原布料的皮肤吻合。最后,撤去花箍,折叠了裤子交给男子。做完这一切之后,她两手相对,轻轻一搓,放在双腿上;整齐的玉牙,轻轻地咬一下嘴唇,轻轻地一笑。男子有点发愣地看着,好久才点点头,慌忙付了钱。

我震撼了,于是我不得不把这个问号改成了感叹号。

“我这件大衣的下摆处有个小洞,舍不得丢,可以缝补吗?”

“这件旗袍是我最喜欢的,有个地方脱丝了,可以缝补吗?”

顾客来来往往……

我有些明白了,那些无比钟爱的衣物,那些黏着情意的纪念,即使有了裂缝与漏洞,也是掂来掂去,怜惜不已,哪里就轻易舍弃呢?她在这儿一辈子了,不知她的缝补何时了,但我想只要人间有裂缝、有漏洞,就会有像她这样的缝补工。就像只要人间有病痛,就会有医生,就会有诗歌一样。

【1】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①她的摊在巷子的尽头,像这条巷子的句号,也像一个时代的句号

②我震撼了,于是我不得不把这个问号改成了感叹号

【2】“一只粉色的小蝴蝶,在粉色的背景上飞起来了。”一个“飞”字,用语生动,意蕴丰富,请具体说明。

【3】“男子有点发愣地看着,好久才点点头,慌忙付了钱。”作者为什么要写男子发愣?

【4】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该怎样理解文题“缝补人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这次,我做对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