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诬蔑 黎黑 震耳欲聋 挑拔离间
B.探查 敦实 怒不可谒 格物致知
C.抉择 喧腾 接踵而至 不修边幅
D.浮燥 缭绕 名副其实 行将就目
2、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几位同学各写了一句荐读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书采用第一手资料进行报道,完美呈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面貌,堪称纪实作面之典范。
B.全书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对长征壮举进行全方位记录,读完全书等于重走长征路!
C.本书毋庸置疑是在宣告: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D.本书影响力巨大,很多热血青年都曾受到书中人物的精神感召与激励,从而走上革命道路。
3、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D.《送友人》——李白——唐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下面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笛福的笔下,鲁滨逊勇敢、乐观、不惧困难。在孤岛上,他积极地与大自然做不屈的斗争,用火枪和《圣经》征服了“星期五”,使其心甘情愿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B. 鲁滨逊热爱航海,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幸好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可是他不安于现状,第二次又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C. 《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D. 《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因出航时遭遇风暴,船被打翻,他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芜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的孤独时光。
5、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列小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级开展“读名著,话英雄”主题阅读活动,请你按要求作答。
①“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的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②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林出版社)
(1)“我的病情”是指①____,保尔为了重新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他选择的“这条道路”是指②____。
(2)英雄受人敬仰,但其成为英雄的历程往往曲折而又艰辛。请你从下面三位人物中选出一位,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述其“英雄”成长史。
A.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C.贝多芬(《名人传》)
8、冬夜 何君华
(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10)娘说:“儿,回来吧。”
(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12)娘说:“儿,回来吧。”
(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16)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17)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18)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19)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
(20)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3)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2期)
【1】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①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冬夜”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无论儿子诉说什么,小说中的娘总是重复着“儿,吃饺子”这句话。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娘为何总是重复着这句话。(80—1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材要贴近生活,要说真话,抒真情。
②写一篇记叙文: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