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用明丽而又模糊的意象(兼葭、白露、河水、伊人)创造了空灵而又深邃的意境,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B.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叙事诗。
C.本诗第一章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苍、霜、方、长、央”,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
D.本诗“兴”的特点突出,“兼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将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我们大学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希望很快就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就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④③⑤ C.②③①④⑤ D.①③⑤②④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选自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
B.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C.《社戏》,作者鲁迅,选自《呐喊》,我们曾经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按表现手法分“风、雅、颂”三种,按结构内容分赋、比、兴三部分。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对奖金来源的介绍是消息的主体。
C.以官职相称,自古就有。文题《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即是这种称呼。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5、阅读唐代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回答问题。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秋蝉。
这首诗采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6、古诗文默写。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此书曾易名为《____》。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请根据以下材料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他是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那个价值这么高昂的东方人脑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呢?
(2)他26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做了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留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现在是苏联远东红军司令。对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来说,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是个克星。但是蒋介石还是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他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他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材料中所提及的“他”分别是(1)____ (2)____ (3)____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安塞听鼓声
①何其雄壮威风哉!走进节日的安塞,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便走进了鼓声的欢快与激烈。
②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在腾腾沓沓的鼓声中,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③静谧。平日里,黄土地就像一幅贴在窗口的窗花,恬静得不发一丁点的声息。一朵山丹丹花儿在背坡上,静静悄悄开了,又悄悄静静谢了;一只羊儿默默地啃着无言的地皮,犄角上升起了太阳,又落下了月亮。静谧的山线,静谧的草木,静谧的窑洞……
④但在节日里,当一杆丈余长的铜唢呐闪亮地举向天穹,高亢地轰鸣时,一切顿时变了。
⑤一声山崩地裂的吼声,八百个拢羊肚肚手巾,身着羊皮大褂,腰系红绸,腿扎绑带,英姿勃勃的汉子在雄壮的鼓声中,潮水一样涌出。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张,刚柔并济。鼓人合一,人随鼓舞;人鼓一体,鼓随人欢。鼓声急促,人似骏马奔腾;鼓声沉缓,人若雁落平沙。节奏清凉时,好像游鱼戏水,鼓手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节奏浑沉时,仿佛风卷落叶,鼓声是如此的刚劲激昂。过裆鼓阳刚雄劲,若鹰击长空;缠腰鼓优美大方,若燕语绕梁;下岔鼓豪迈粗犷,若平地滚雷;飞燕鼓气贯长虹,若鱼跃龙门……这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这八百剽悍的陕北汉子,让我们体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
⑥在黄土高坡上,场地的限制,打腰鼓的汉子只有百八十人。鼓声野野的,在空阔的高原上荡来荡去,声传百里,这自然是另一番情趣的了。鼓声时而飞瀑跌谷,震人心魄;时而鸟鸣林间,悦耳动听;时而雾锁荒山,无声有声;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十字步、劳动步、平侧蹬、双腿蹬,鼓点清脆,好似金鸡三点头;单过街、双过街、正八字,倒八字,鼓声密集,恰如骤雨扫屋檐——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
⑦鼓声凝时,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听者如痴如醉。
⑧鼓手动时,似惊蛇飞舞,似午夜狂欢,令观者激情满怀。
⑨鼓声让人忘记烦恼与不幸。在安塞我曾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因失恋而准备寻短见的姑娘,是村里闹社火的鼓声,点燃了她本已冷却的青春,她毅然擦去最后的泪水,走出心灵的阴影,在鼓声的激励下,她最终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鼓手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腾跳有股虎劲,听了给人鼓劲。”果真有应验啊!
⑩鼓声让人回味无穷。在安塞这块贫瘠而富有的黄土地上,鼓声更像是农人们的一种思念和向往。日常生活中的苦累,他们一肚子都装了,不跟天计较,不跟地计较,一家一户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理解和关爱,这便是鼓声给予的力量……
【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鼓声的?
【2】请简要说说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本文通过写安塞腰鼓充满斗志和野性令人为之动容,让人激情澎湃、无法言喻等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作文。
请任选一题作文。要求:1.内容具体,具有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人名;4.不得大篇幅引用,不得抄袭。
(1)这是一个爱的世界,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表现得轰轰烈烈,动地惊天。在很多时候,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一次安静的倾听,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这才是生活中的大爱啊!体悟出这样的爱,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请以“大爱无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2)人生路上,有太多令我们感动、欣赏的美好东西,在我们心底留下了深刻感人的记忆:一缕翠绿,让我们欣喜;一道风景,让我们留恋;一份真情,让我们幸福;一次信任,让我们鼓舞……他们都像一坛坛香醇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
请以“让_________常驻心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