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朱自清——中国作家

B. 《昆明的雨》——汪曾祺——中国作家

C.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中国作家

D.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法国哲学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轩昂   荧光屏   自出新裁   锐不可当

B.托辞   破记录   正襟危坐   油光可见

C.遏制   绊脚石   诚惶诚恐   和颜悦色

D.辟邪   石拱桥   春寒料峭   坦荡如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全班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为了加强同学们的文学素养,我校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C.这篇新闻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qiáo)   (qiāo)  正危坐(jīng)   惟妙惟(xiào)

B. (fēi)    (yòu)   然失色  àn ) 春寒料(xiāo)

C. (qí)     bīn)   精竭虑(dān) 摩肩接(zhǒng)

D. (suō    (zhì)   意趣(àng) 不绝(yì)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狄宗亨

【唐】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1)请简析本诗首句的主要作用。

(2)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中表达了哪些“愁”?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4)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5)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于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乱,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②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她来。”说着便丢下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见宝钗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她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一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二人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

③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递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倒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亭子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周围都是雕镂隔子糊着纸。

④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道:“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说道:“你拿了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们的东西,自然该还的。叫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就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隔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玩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得见,就别说了。”

⑤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她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儿,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她素昔眼空心大,最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她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她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她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她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是钻在那山子洞里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她二人是怎么样。

⑥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怎么样呢?”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她们玩笑。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过残红)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行(jiàn)       (zhèng)       干旄幢(jīng)       纷至沓来

B.猜(jì)          妹(zǐ)            (lí)                 销声匿迹

C.翩(qiān)       (shǎng)       斡旋                       分崩离希

D.黑(lí)          怨(mán)        销声匿迹                  目眩神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形容花木的枝叶随风摇摆,景致美好:后也常用于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漂亮。)

B.倒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意思是放轻脚步走的样子,改为词语“鬼鬼祟崇”同样合理。)

C.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D.他虽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之人,但内心却仍保有一分赤子之心。(行将:即将。就木:进入棺材。在这里指寿命已经不长,临近死亡。近义词有“气息奄奄”“枯木朽株”。)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在古代“芒种”是重要的节日,会举行仪式送花神,中国也特别流行过芒种节。

B.本文选自《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里的“杨妃”指薛宝钗,因杨玉环素以丰腴著称,而宝钗生得肌肤丰泽,故以“杨妃”代之。

C.“干旄旌幢”中“干”,指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旄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之形似伞。

D.“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双就是两只,寻常的蝴蝶大多是五彩色,玉色很罕见:蝴蝶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爱情意象。宝钗看到这蝴蝶,就想起了自己与宝玉“金玉良缘”般的美好的爱情。

【4】结合选段选出下列对《红楼梦》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③段对“宝钗扑蝶”的侧面描写虽只有十余字,却写出了宝钗天真烂漫的小儿女情态,是宝钗内心世界与自由天性的自然流露,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

B.选段第②自然段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反映出宝钗的善解人意、思虑周全,既考虑到宝玉,也为了避免黛玉对她产生误会,便避嫌不与宝玉一起出现。

C.《红楼梦》中不同节日的场景描述,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作者的深意。例如,英莲被拐、元妃归省、通灵宝玉丢失宝玉变傻等事件都发生在元宵期间。“元宵”即“圆消”,在一次次元宵节中可体会作者描绘热闹繁华节日背后的真实用意。

D.选段第⑤自然段中“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制造或利用假象脱身溜走,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而宝钗的谎言正好达成了这个目的,既避免了红玉的尴尬,也避免了红玉与自己纠缠。宝钗的谎言表现出她随机应变的能力,证明她绝非迂腐、呆板的女夫子。

【5】薛宝钗与文中出现的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人同入______(正册),《红楼梦》又名______,作者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第一个科技云上线

4月12日。北京春光明媚!又一朵新的“云”诞生了:中国科技云成功上线。

以前听说过腾讯云、阿里云,现在又多了一个科技云。这是由中科院建设的“云”,是国内第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服务科研人员的“云”。

“云”其实指的就是云计算。云计算的概念太抽象,世界上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就有上百种。通俗点说它就是用网络技术增加相关的服务。让我们通过中国科技云来理解云计算吧。

现在科学家搞研究离不开计算机,主要会用到计算和数据。假如他想用气象数据,就得到有关气象网站去找;如果他想要天文数据,就要到有关天文网站去找;如果他想使用一种运算工具,就得到提供这种工具的网站去搜寻……搞科研的一个基本功,就是你得知道到哪里去找数据和计算工具,然后用工具计算数据。

中国科技云就是把科学家要在各个网站上寻找的数据和计算工具整合在一个网站上,分门别类地提供给科学家,供科学家按需使用。未来你只要在这一个网上找就可以了,不必记住那么多的网站。中科院利用全院的优势,建设了一个可供科学家使用的巨大的“资源池”。据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李俊介绍,目前这个资源池中包括:中国国家网络、人工智能计算与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中科院超级计算环境等5个基础设施平台;11类58款科研软件资源;地理空间数据云、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科院数据云等13项信息资源;高能物理领域云、微生物领域云、计算化学云服务社区、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平台等科研社区;以及电子邮件、云盘和在线会议等科研工作者日常使用的超融合通讯软件服务。

中国科技云目前只是上线,开始提供服务。它的资源池里的资源还有限。按照中科院的计划,整个“十三五”期间,中国科技云五大资源池会不断地“蓄水”,不断地汇聚全国乃至全球信息化的优质资源。等到水涨池深,科学家想要什么工具,想要什么数据,上中国科技云一找什么都有。

科学家通过中国科技云进行科研时,不必知道自己所用的计算工具是谁提供的,也不必知道某地的气象资料是通过哪个网站发出来的,科学家只管用就可以了。而且,通过中国科技云,科学家们还可以节省科研经费。现在许多大型的软件工具十分昂贵,有的甚至达到几百万元。许多研究机构特别是课题组是买不起的。现在通过科技云,科学家只要适当地支付一些费用就可以使用了。

不知道资源(如数据或软件)是谁提供的,也不知道资源是从哪里汇集来的,只管使用。这也正是“云计算”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国科技云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知道的腾讯云、阿里云都是商业云,主要用于服务商业活动。而中国科技云则是专门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说,中国科技云是面向中国科技界的专有云,它将有效促进我国科研范式的转变,助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中国科技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池”,它有何独特之处?

2结合全文,说说文中云计算具体指什么?

3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中国科技云目前只是上线,开始提供服务。它的资源池里的资源还有限。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教室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第一个是捧着书走过去的,第二个是唱着歌走过去的,第三个是笑着走过去的,然后越来越五花入门:跳着走的,侧着走的,斜着走的,摔跤了爬起来走的……最后,每位同学都愉快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奖赏。其实,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有别样的收获。

请以《经历是一种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