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 。
①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②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
③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
④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
A.④③②①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旦那天,艳阳高照,花果山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B.虽然民族的屈辱史早已过去,但看到圆明园沉默着的断壁残垣,人们怎能不触目伤怀?
C.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D.鲁滨孙面对荒岛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地面对困难,令人异常钦佩。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B.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C.通过化石这个证人,使我们认识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取经成功,如来佛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斗战胜佛”,白龙马为“八部天龙”。
B. 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作者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
C.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D.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但是第一次买的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但不久为了安葬虎妞,只好卖掉车。
5、阅读白居易的《夜泊旅望》,完成小题。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6、在横线上填写诗词原句。
①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②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④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 , 。
⑥《赤壁》中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 。
⑦ 《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潼关的险要,雄伟气势,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 , 。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1)文段记述了红军在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途中__________的故事。
(2)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人”“疯子”“神”分别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怎样的认识?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燃烧的木棉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 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 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 2015年3月28日)
【1】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赏析下边这句话并分析加横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3】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4】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9、请以“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