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感动:⑤如果人人都如此,那我们的社会必将汇集磅礴的能量,推动社会更加文明前行。①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④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⑥我们在被他们一次次感动的同时,也可以从我做起,向他们学习,为社会传送融化心灵的温暖,成为感动他人的人。③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②“道德模范”、“赤峰好人”,他们就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⑥我们在被他们一次次感动的同时,也可以从我做起,向他们学习,为社会传送融化心灵的温暖,成为感动他人的人。
A. 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③②④⑥⑤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⑥④⑤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迎着冬日的晨曦,我们来到了荷花盛开的莲池公园。
B.他感冒了,医生叮嘱他要按时吃药,忌不吃酸辣的刺激性的食物。
C.进入中学后,我才发现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D.这届校运会上,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3、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qiú) 濒临灭绝(pín) 抑扬顿挫 眼花嘹乱
B.婆娑(shā) 翘首以盼(qiáo) 正襟危座 无动于衷
C.俯瞰(kàn) 不辍劳作(zhuì) 触目伤怀 锐不可挡
D.锃亮(zèng) 殚精竭虑(dān) 重峦叠嶂 旁逸斜出
4、下面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翘首(qiào) 佃农(diàn) 震耳欲聋
B.教诲(huǐ) 广袤(mào) 踱步(duó) 锐不可挡
C.甲胄(zhòu) 镌刻(juàn) 凛列(lǐn) 不辍劳作
D.绯红(fēi) 解剖(pōu) 勉强(qiǎng) 杳无消息
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请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作简要赏析。
6、默写古诗文。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故曰: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6)下面是清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的端方题写在黄鹤楼的对联,请将崔颢《黄鹤楼》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中的诗句写在横线上。上联:我辈复登临,_______________。下联: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欧盟。
(7)唐代诗歌气象万千,传颂百代:有的雄浑壮阔: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有的忧国伤时: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有的悲壮惨烈: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名著阅读
一天早上我到彭德怀的司令部去,发现他有好几个部下在那里,正好开完会。他们请我进去,开了一只西瓜。我们围桌而坐,淘气地在炕上吐起瓜子来。我注意到有一个我以前没有见过的年轻指挥员。
彭德怀看见我瞧着他,便开玩笑说,“那边这个人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大家不由得都笑了。
这是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段。请你说出这个“著名的赤匪”是 。在写他的门牙是如何掉的时,斯诺的语言比较幽默 。
8、课内现代文阅读。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2)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
(3)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9、题目:只要________还在(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