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母亲性格_____,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②家庭的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
③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法,_____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和蔼 熏染 只要……就
B.和睦 熏陶 只有……才
C.和气 熏染 只有……才
D.和蔼 熏陶 只要……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酷似 (sì) 镌刻(juān) 记载(zài) 惟妙惟肖(xiào)
B. 飞漱(shù) 悄然(qiǎo) 斟酌(zhuó) 因地制宜(lí)
C. 题跋(bá) 罅隙(xià) 纤维(xiān) 摩肩接踵(zhǒng)
D. 歼灭(jiān) 遒劲(qióu) 轧扁(yà) 鸢飞戾天(yuān)
3、下列各组句中画线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B.为 全石以为底 为宫室器皿
C.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D.之 乃记之而去 箬篷覆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首老歌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B.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 在老师的鼓励下,使小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D. 云南交通运输部近日指出,各城市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
5、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释】宋孝宗乾道七年冬,作者从“铁马冰河的”抗金前线陕西调回后方的四川成都任闲职,途经四川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1】请联系全诗,发挥想象,描绘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不少于50个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6、诗词填空
(1)《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论诗》中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相似,激励人们突破传统思想,大胆创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 ?满眼风光北固楼。
(5)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7、戏剧家罗斯丹评论《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时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这句话赋予了法布尔四种身份:科学家、哲学家、美术家、文学家,而这四种身份恰恰从科学精神、哲学思想、美学观察与文学表达等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这本书奥妙的钥匙。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A.科学精神 B.哲学思想 C.美学观察 D.文学表达
8、树木名称里的汉字学问
周晓燕 付红莉
松、柏、杨、枫……这些汉字不仅表示不同的树种,还体现出深刻严谨的构字意图,其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值得我们一再品味。
力争上升的“杨”
“杨”的繁体字写作“杨”,右边并不是“易”,而是“昜”,古文字形描绘的是一幅海上日出的画面。上面的“日”表示初升的太阳,中间的横表示地平线,下面的竖表示海水在阳光照射下水汽上升的状态。于是,“昜”用来构字时就有了上升、升发的意思。(A)
杨树是落叶乔木,树干高大,枝条上挺。《白杨礼赞》曾经这样描述杨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就是杨树的特征:高大、挺拔、笔直向上。因此,造字者用“昜”来作为“杨(杨)”的表音部件,构字意图十分明了,即体现杨树力争上升的特性。
每一种树木都有年轮,年轮的宽窄,往往预示着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材性的好坏。在雨水充足、气候温暖的季节,树木的生长就会比较快,年轮也会比较宽。如果遇到寒冷干旱的季节,树木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年轮也会比较窄。
一般树种的年轮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桐木的年轮则与众不同,几乎是同样宽,故材质十分均匀,也不容易变形。将其加工成乐器之后,共振效果极其稳定。中国古代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均由桐木制作。用桐木制作而成的乐器音韵优美,被誉为“桐韵”。
因此,“桐”的右边部件之所以是“同”,而没有选择其他读音相同的部件来表音,便是考虑到桐木材质均匀的特性。
松字右边的部件是“公”。“公”的甲骨文从八(分开)从口(器皿),表示平分器皿里的东西;小篆变下面的“口”为“厶”,表示与“私”相悖的意思。“公”用来构字时,往往与公平、对称有关系。
松树为针叶类树木,茂盛的树冠往往前后左右对称,给人以公平、公正的印象。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酷爱松树,有“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的记载。被贬黄州时,他以老农自居,在住所周围栽种松树,以“处处松木郁盛”自乐。
陈毅元帅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正是有感于松树公正高洁的文化意蕴而作。
桂树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树种,种植的历史也十分悠久。《说文解字》解释桂是“百药之长”。“桂”的右边是一个“圭”,这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仔细观察桂花的花瓣,会发现其形状和圭这种礼器的形状十分相似。圭这种礼器往往是君主赏赐的,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因此,桂树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中国人喜欢把桂树种植于祠堂或者庭院前,除了因为有“贵”的谐音,取个好兆头以外,还寓意着声名远扬、地位高贵,也表达了对子孙后代美好的期许。由于中国古时的科举考试一般在秋季举行,而这个时候恰逢桂花盛开,因此,人们以“桂冠”和“折桂”这些词语来比喻高中状元。
【1】根据本文内容,补全其他几个小标题。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人们是根据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桂树等树木与众不同的特性,以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择相关部件作为声旁,其构字意图耐人寻味。请你借鉴本文写法,任选一种植物进行诠释。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实,改变态度;改变不了过去,改变现在;改变,从现在开始!只有改变,才会让生活充满转机,迎来美好。
请以“改变,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记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