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红(yīn   zuò   笑(shěn   猎(shòu

B. 篱(fān   jí què dì

C. 椎(jǐ è   盼(qǐ 热(chì

D. jìn   chènɡ tà pì

 

2、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 ,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斑斓的山雕, ,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 ,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①金黄的豆粒 ②奔驰的鹿群 ③带着赤色的足金 ④黑玉的眼睛 ⑤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 ⑥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⑦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A.③⑤①④⑥②⑦

B.⑥⑤⑦①④②③

C.⑥⑦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①②④⑥⑦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史上的“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均位列“唐宋八大家”。

B.“桃李”“烽烟”“婵娟”“纨绔”在古诗文中依次指代“学生”“战争”“月亮”“富家子弟”。

C.《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布衣”指平民,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庶民、黎庶、殿下、白身、氓等。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游山西村(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自选角度赏析颔联。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2)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3)《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昆虫记》名著阅读。

(1)选出符合《昆虫记》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特点的一项(     

A.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各个角度展开描述。

B.绝大多数章节写两种不同类的昆虫,进行对比分析。

C.绝大多数章节主要写同类多种昆虫,突出一种昆虫。

D.绝大多数章节写同类的多种昆虫,归纳它们的共性。

(2)以下是“人与自然”专题阅读时摘录的句子,出自《昆虫记》的一句是(     

A.大自然的景色丰富多彩,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无尽。

B.你们探索的是死,而我探究的则是生。

C.人们恰恰很难辨认自己创造出来的魔鬼。

D.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

(3)请根据下面的介绍,指出abcd分别是哪种昆虫。

①a既不会找食物,也不会干活,甚至连放在面前的食物也不会自己吃,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只好用不道德的方法去抢另一类的幼虫放在家里喂养。另一类昆虫长大了以后,就被当作奴隶,把它当国王一样伺候。

②b以吮吸动物的肉为生,它最喜欢吮吸的是蜗牛的肉,它把蜗牛的肉吮吸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空壳在里面。

③c是最大和最著名的蜣系食粪虫的一种。月牙形顶壳的前有六颗细尖的牙齿,它们不仅是挖掘工具和切割工具,又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全都耧过来。它一旦把粪球运进地窖中,就日夜不停地吃着。并且后面还不断地排泄,排泄物像一条黑色细线,如同鞋匠的细腊绳!

④d是食肉性昆虫,平时吃蝗虫、苍蝇、蚊子、蝶、蛾等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

①a________ ②b________ ③c_________ ④d__________

(4)在名著推广活动中,一位同学为《昆虫记》拟定的演讲主题是:“拥有和自己斗争的勇气,才能登上艺术的顶峰。”老师说他的演讲主题不恰当,请你向这位同学转述老师的意思并结合《昆虫记》简要说明为什么“不恰当”。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实际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

三和尚对于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父的一点情义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山羊不吃天堂草》

(1)根据提示,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三和尚傍晚请客→____________ 明子斧击→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描写黑罐和明子砍木墩的声音里,体会他们当时怎样不同的心态。

①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②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

(3)通读全文,解释题目中“出师”的含义。

(4)体会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5)通读全文,说说明子具有怎样的性格?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题目:书卷情味长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