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着(xiē)      红(yān)   痛绝(wù)          精竭虑(dāng)

B.亮(zèng)    责(jié)      抑扬顿(cuò)        危坐(jīn)

C.发(quáng)  (sù)      为富不(rén)          藏污纳(gòu)

D.然(āng)      刻(juān)   诚恐(huáng)    疲力尽(jīng)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想象力是人类拥有的一项既关键又特殊的能力,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想象力,一个人的想象力来源十分复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塑造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想象。

(摘自刘慈欣《想象力扣开创造之门》)

①与大自然的接触       ②与不同人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从学校和书本中获得的各种知识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 )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夜阑人静,一片孤寂后的景况。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喜欢雪景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三友,会合一道,在饮酒吟作诗了。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 ;忙碌的蜜蜂在田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 ;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在教我们

A.谦让       勤劳       坚强

B.谦虚       勤劳       坚韧

C.谦让       勤俭       坚强

D.谦虚       勤俭       坚强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赏析《雁门太守行》,完成各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角声满天”从侧面表现战争的规模。

C.“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正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预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填空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任选一题完成)。

(1)请选出下面对《长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_____

A、《长征》全景式的写法,使得作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庄严。

B、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是非常突出的一部。

C、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其中有些细节进行了必要的文学虚构。

D、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发掘长征精神,他认为:“坚定的信仰,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2)请选出下面对《飞向太空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_____

A、《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B、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

C、作品描绘了中国航天人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英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D、阅读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几代航天人精神的实质,也能激励我们立志前进,砥砺前行。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脚步

张君燕

①自从母亲患了腿疾,我回家的次数便多了起来。虽然腿疾不影响母亲行走,但她上下楼总归没从前那么利索了。好在退休在家的父亲也不怎么爱出去,老两口待在家里看看电视、唠唠嗑,日子过得倒也平淡充实。

②每次去父母家,刚到门口,房门便开了。我有点疑惑地问:“你们怎么知道我来了?”父亲得意地笑了,说:“就你那急脾气,走路快,脚步又重,上楼梯时咚咚咚,地动山摇似的,你妈一听就知道是你来了。”

③母亲手上择着菜,笑着接口:“这丫头从小就这样,那可真是步步生风啊。”

④我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嘴上却讨好道:“我还不是急着见到你们嘛。”

⑤一句明显的奉承话,却让父母脸上乐开了花。

⑥有一次,我穿了一双软底鞋,脚步便显得很轻,到父母家门口时,果然没有看到父亲倚门而立的身影。我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悄声走到父母身后,忍住笑喊道:“爸、妈,我来了。”正在看电视的父母闻声转过头来,脸上满是惊讶。

⑦吃饭时,母亲忍不住问:“今天咋没听到你的脚步声呢?”

⑧我大笑着抬起脚说:“喏,今天穿的鞋子是软底的,走起路来几乎没声音的。”

⑨母亲轻轻“哦”了一声,脸上却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失落的表情。

⑩之后好几次,我都穿着软底鞋去父母家。让我吃惊的是,父亲竟又像从前那样站在门口冲着我笑了。“行啊,你们的耳朵是越来越好了。”我略带欣慰地调侃。父亲倒也不谦虚,笑得越发得意了:“那是,我和你妈要越活越年轻。”

吃过饭后,本来打算陪父母聊会儿家常,可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单位有急事需要我去一趟。母亲把沙发上的包递给我,冲我摆摆手说:“工作要紧。”我走到门口时,母亲又突然想起了什么,忙叫父亲去厨房给我拿腌好的咸菜。母亲知道,就着她腌制的咸菜,我能喝上两大碗粥。拿着父亲给我装好的咸莱,我急匆匆地下楼走了。

第二天,我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地说:“你妈的腿拌伤了。”“怎么回事?昨天不还好好的吗?”我着急地问。见父亲在电话里说不明白,我说了句“我马上过来”便放下电话,向父母家赶去。

我直奔母亲的床头,查看母亲的伤势,还好只是擦破了点儿皮。母亲笑着说:“没事,就轻轻拌了一下,不让你爸对你说,这老头子非要告诉你。”

我问母亲到底是怎么拌的,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走路不小心绊到了凳子腿。”父亲在一旁搓着手,跟着说:“是,你妈太不小心了。”

临走时,我对母亲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点儿,本来腿就有伤,再拌着了怕不好恢复。母亲孩子似的点着头,说:“放心吧,妈都这么大的人了。”看着母亲一脸认真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天冷,我让父亲别出来,可父亲却执意要送我出门。父亲犹豫了片刻说:“下次走的时候,你能不能走得慢一点儿?”见我不解,父亲接着说:“每次你走,你妈总要趴在阳台上再看看你的背影才肯放心。上次你走得急,你妈怕看不到你,就急着往阳台上跑,结果摔倒了。

“还有那次……”父亲似乎想要一下子说完,“那次你穿软底鞋,我和你妈没听到你的脚步声,你妈就一直自责,说闺女来了自己都不知道,后来看电视时,你妈就把电视的音量调到最低,耳朵还一直听着外面的动静……”

父亲絮絮地说着,我的泪早已不听话地涌了出来。原来,我的脚步都在母亲爱的掌控中。原来,那些或轻或重、或急或缓的脚步一下下都踩到了母亲心上。

此后,每次回家,我的双脚总会重重地踩在楼梯上,我知道,母亲在用爱等待,而这脚步声就是女儿传递给母亲的爱的回声。离去时,我会尽量放慢脚步,轻轻地一步步地走下楼,我要给母亲充足的时间,可以让她和着女儿的脚步频率,细细打量女儿离去的背影。

【1】本文以“脚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父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请用第一人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活动。

母亲轻轻“哦”了一声,脸上却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失落的表情。

【4】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认为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和牵挂”,有人认为是“年轻人应该多陪伴父母”,有人认为是“引发社会对老龄人群的关注”,你赞同哪种?请加以探究。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多一点______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