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2月15日,松桃县最后一次脱贫摘帽调度大会在县委礼堂举行,表明松桃脱贫攻坚战役已进入决战决胜。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难道你不认为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吗?

D.我国石拱桥的施工与设计有优良的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的,更别说“智”了。  

①还有,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动能力者称为“植物人”。

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木的无情。

③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④然而,随着科学家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不但有“情”,而且还有“智”呢?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和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了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 学校操场上几个NBA球迷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巨星姚明的突出表现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

江上

(南宋)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赏析“待汝成阴系钓舟”这句的表达效果。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

(1) ,然后有千里马。

(2)无丝竹之乱耳,

(3)淮南秋雨夜,

(4)抽刀断水水更流,

(5) ,小桥流水人家。

(6)临风一唳思何事,  

(7))塞下秋来风景异,

(8) ,欲上青天揽明月。

(9) ,泥香带落花。   ,相伴过年华。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胡愈之

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

(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曾易名为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 “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一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节选自《刘墉精品书坊•花季卷》)

1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的原因是:

2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文:

3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作者在文中谈到的有关读书的见解有哪些?

5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和本文的作者刘墉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从文章看,两位父亲的爱又有所不同,请你分析一下。

朱自清的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白居易,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遇见莺、燕、花、草,于是有了歌颂春天的诗;朱自清,在车站遇见父亲蹒跚的背影,于是有了赞美父爱的歌。鲁迅遇上藤野。茅盾遇见白杨,汪曾祺遇见昆明的雨,吴均遇到富春江……生命的境界从此就不一样了。我们感念、铭记、渴望生命中的种种相遇。

请以“与你相遇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中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