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三峡》《藤野先生》分别选自《水经注》《朝花夕拾》;诗歌《使至塞上》《次北固山下》的作者分别是王维、王勃。

B. 《回忆我的母亲》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我爱我母亲”这一线索,叙写作者的成长过程,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C. 导语、主体是新闻正文必不可少的部分。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使用充足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或阐释。

D. 写《金色花》的印尼人泰戈尔、写《动物笑谈》的奥地利人康拉德·劳伦兹、写《邓稼先》的美籍华人杨振宁、写《美丽的颜色》的法国人艾芙·居里都获得过诺贝尔奖。

 

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3、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六句把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C. 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D. 颈联巧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国家和诗人境况的危苦,表达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自然把她的珍宝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________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承载万物接纳人类。而我们人呢?我们是否在她的庇护下开始_________,将利爪伸向了自然?看吧,还有人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________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那些无知的人们啊,请停止对自然的伤害!

A.不计其数 胡作非为 肆无忌惮

B.不计其数 惹是生非 肆无忌惮

C.不胜枚举 惹是生非 无所畏惧

D.不胜枚举 胡作非为 无所畏惧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要求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6 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忘我为人的精神,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用《五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完成“阅读记录”的填写。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身上系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这里的“她”是谁?

了解情节

这一年里,保尔经历了许多可怕的事情。同成千上万个战士一样,虽然衣不蔽体,胸中却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烈火。

为了保卫本阶级的政权,他们南征北战,走遍了祖国大地。保尔只有两次不得不暂时离开革命的风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这一年里保尔离开革命风暴,第一次是因为大腿受了伤,第二次是因为什么?

表达观点

傅雷的好友楼适夷有一次带傅聪到豫园去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一回家被傅雷发现没收,说小孩子怎么能用那样好的笔,害得孩子伤心地哭了一场。楼适夷对此事如此评价:“我事后才知道这场风波,心里觉得非常抱歉,对傅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

(3)结合《傅雷家书》的阅读谈谈你对傅雷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乡下人哪儿去了

①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

②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③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④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⑤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⑥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⑦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

⑧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⑨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⑩城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

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搏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20世纪前,虽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

古代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书“童叟无欺”,一撰“言不二价”。

一热一冷。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它严厉得让人信任,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

如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老北京一酱肉铺子,名“月盛斋”,尤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两百年。它有俩规矩: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

有一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张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祖上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涵义。

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草木味。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

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

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去招领呢?

谁捡到了?

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

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满筐的嘤嘤鸡崽。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第一段中“素馅”和“肉馅”的特点。

“素馅”:____________

“肉馅”: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子?

【3】文中写老北京的“酱肉铺子”和天津杨村的“一家糕点”两则“旧闻”有何作用?

【4】结合最后一段的意蕴,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心灵深处的风景”为题,选取你心灵深处最难忘的一个场景(人、事、景等),写一个片段作文。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并能写出这个“风景”的意义。

要求:

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少于3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