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始终有着__________的传统,有着_________的情怀,有着____________信念,有着__________的期待。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①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②自古英雄出少年   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④长江后浪推前浪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家。

B.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在句中意思是“像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征蓬”比喻远行之人。

C.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受戒》等。

D.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B.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在思想上要重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C.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D.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散文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社戏》),句中“老旦”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男子。

C.《小石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湖南永州之后,常常探山访水,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小题。

送人之荆门

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 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此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 ( 杜牧《赤壁》)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国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它是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的恬淡闲适;也是李贺“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的壮志豪情。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填空。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不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 (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tect(究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最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上面这段文学是我团杰出的翻译家(人名)_____________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中的节选部分他们父子之间的书信被组录成著,名字就是_____________。他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贵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这在家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感人至深,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与艺术修养。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背影》中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对下边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一句表现了父子间的相互体贴和照顾,尤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B.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写父亲想要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但心里感到踏实、满足。]

C.“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朴素的话语中饱含了父亲对儿子远行的牵挂之情。]

D.“进去吧,里边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2说说文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3文中两次写到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上文中哪一个动词最能体现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爱?

5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慈爱、恩爱、关爱、孝悌,渗透在浓浓的亲情之中。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至爱亲情的句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盛开是绽放,梦想实现是绽放,战胜自我是绽放……绽放,需要阳光和雨露;绽放,也需要努力和坚持。同学们,请记录下你生活中绽放的每一个美好时刻,相信所有那一刻的绽放会成就你美好的人生。

请以“__________在那一刻绽放了”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