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畸形(jī) ##dot## 窒息(zhì) 春寒料峭(qiào) 藏污纳垢(gòu)
B.依傍(bàng) 车辙(zhé) 诚惶诚恐(huáng) 和颜悦色(yuè)
C.镌刻(juān) 要塞(sài) 杳无消息(yǎo) 屏息敛声(bǐng)
D.滞留(zhì) ##dot## 颁发(bān) 殚精竭虑(dàn) 摩肩接踵(chǒng)
2、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醅(pēi) 秫秸(jē) 褒(bāo)贬分明 合辙押韵
B. 酷肖(xiāo) 籍(jí)贯 吹毛求疵(cī) 辩伪去妄
C. 诘(jié)难 胆怯(qiè) 荷(hè)戟彷徨 凄神寒骨
D. 招徕(lái) 虐(nuè)待 前仆(pū)后继 余音绕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伴随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我国舞台艺术事业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
B.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各学校启动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C.退耕还林,国家得绿农民得利的同时,也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而又深刻地产生了影响。
D.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责 嘱咐 彷徨 五彩斑斓
B.酬谢 调零 襁褓 振耳欲聋
C.蹒姗 快择 桥梁 不修边幅
D.窈窕 遒劲 追朔 为富不人
5、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③烟雨任平生。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处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①吟啸:吟诗、长啸。 ②芒鞋:草鞋。 ③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④料峭:形容春寒。 ⑤向来:方才。
⑥萧瑟处:指遇雨的处所。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6、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②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⑥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⑦山水花鸟常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心意的象征。国都沦陷时,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借花鸟抒发悲痛之情。
7、名著阅读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_________,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_______________,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_____________,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2)《红星照耀中国》在各大院线上映,班级里开展了我最喜欢的红军将领大讨论,请你也参与其中,选出你最喜欢的红军将领,并说明理由,简述关于他的两个故事。
人物 ___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
(3)《长征》全书以长征的_______和_______为基本架构,从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写到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作为纪实文学作品,_______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去,给老屋换片瓦
徐立新
①父亲念念不忘的是老屋,那个立于乡下老家的三间破旧砖瓦房。
②最近,父亲总嚷着要回老家,说,老屋屋顶的瓦要换,多雨的天气要来了,碎瓦不换掉,房子会被雨漏倒的。
③我抽不出空回去,更不同意父亲一人回去,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老屋又年久失修,上去换瓦,很不安全。
④“等我有空再送你回去吧!”我搪塞道。父亲说:“哪天有空?屋倒是不等人的!”我有些不高兴:“倒了就倒了,我再帮你建一个小洋楼。”
⑤父亲一脸不开心,说:“新盖的房子,那能跟老屋一样吗?你们的气息都渗到老屋的墙壁里去了,就拿厨房来说,你们兄弟几个,谁没在里面烧过锅,烘过火,蹭过锅台?新建的,里面有吗,你们会对它有感情?屋子跟人一样,不处久了,哪来的感情?”
⑥父亲的话,让我无以应对,我也曾让儿子站在老屋的各个角落,给他拍照,跟他说发生在老屋里的往事,可他并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他对老屋不熟悉,没感情。
⑦在父亲的催促下,前几天,我终于和他回了一趟老家。几个小时后,老屋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A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
⑧父亲从屋内找到一把生了锈的镰刀,将杂草荆棘全都砍倒了,屋前一下开阔了起来。
⑨看到满屋子都是灰尘,父亲顾不上歇一歇,又拿起扫帚,开始扫地除尘。我说:“换完瓦,我们就走了,又不住,扫它有何用?”
⑩“要扫的,”父亲边扫边说,“老屋是有灵性的,我们扫了,它就知道主人回来过,没忘了它,没不要它,它就会努力的活得更久,在风雨中自我站立得更久。反之,它就会倒塌得很快。其实,老房子跟老人是一样的,需要被在乎,被关注。”
⑪扫完屋后,他又在我的帮助下,爬上屋顶,逐一扫去瓦片上的枯枝败叶,拔去瓦楞边的杂草,拿掉冻碎的瓦片,再换上一片片新瓦……
⑫儿时,每年我都曾目睹过父亲上房换瓦,那时的他,身手敏捷,动作果敢,根本不需要人帮,可现在他老了,动作缓慢而笨拙,而且有些许胆怯状,我不敢去催他,怕他一着急,踩塌了屋梁,摔下来。
⑬“至少保一年不漏了!”换完瓦后,父亲高兴地说。
⑭B下来后,他又朝锅洞里点了一把火,将锅用热水洗了一遍,烟囱里又冒起了久违的炊烟。接着,他又找来水泥和瓦刀,将老屋裂开的墙砖重新勾缝、填好……他做这些时,心情异常愉悦,脸上散发出久违的容光。
⑮把对联重新粘牢,将门、锁、桌子、灯泡,仔仔细细都擦了一遍,父亲一件接着一件事做,他将老屋好好地“梳洗”了一番,让其一下子精神多了。
⑯做完这些,天已经黑了,父亲心满意足地跟我踏上了回城之路。路上,他告诉我,自己最近总梦见老屋被雨漏倒了,灶台也毁了,他回来时,没地方睡,做不了饭,饿得肚子生疼。这下修好,总算踏实了!
⑰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懂了他对老屋的那片深情:老屋,是他每每站在城市的顶端,不断眺望的方向;是他余生想留在那儿,但又无法留下来的无奈;是他一生无法剥离不能失去的根。
⑱我为自己对老屋曾经的不闻不顾感到羞愧,为自己触摸到了父亲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醒悟。不禁想起儿时,我总觉得老家藏在深山里,太过偏僻和落后;而现在,我开始为它的偏僻而倍感庆幸,因为偏僻,没有商人去投资,没有人要拆迁掉我家的老房,没有人切断我父亲浓浓的乡愁。
⑲不少生在农村,后来进城里的人,常喜欢唱衰人去屋空的乡村。我想,与其唱衰,不如去做些保护或振兴它的实事。比如,常回去看看老屋,像我父亲那般,帮它“梳洗”一番。老屋不消失,故乡就不会消失,游子就能随时满怀期待地归去。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赏析划线的句子。
A.它站立在杂草荆棘丛中,如同一个孤寡老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想问我们为何久不归来,但它终究什么也没说,就那么一直沉默着,沉默得让我心酸。(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B.下来后,他又朝锅洞里点了一把火,将锅用热水洗了一遍,烟囱里又冒起了久违的炊烟。接着,他又找来水泥和瓦刀,将老屋裂开的墙砖重新勾缝、填好……(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3】文中⑯段写父亲的梦境,有什么作用?
【4】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要回去给老屋换瓦片?
【5】“与其唱衰,不如去做些保护或振兴它的实事”,你可以为保护或振兴乡村出谋划策吗?请你分点写出两点建议。
9、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鲁迅先生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请以《这才是我的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