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皎洁   踊跃   缈远   销声匿迹

B.严峻   撩原   枯燥   草长莺飞

C.震憾   磅礴   褪色   人情世故

D.家眷   迁徙   辐射   周而复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kuǎng)  踊(yuè) 嘉(yáo)  相相成(fǔ)

B. 石(yǔn)   地(ké) 飞(jiàn)  出类拔(cuì)

C. (jīn)   窕(yǎo) 山(lù) 落英纷(bīn)

D. (zhē)   爱(zhì) 职(fèn)  词夺理(qiǎng)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cuān)掇 (rǒng)杂 (yǔn)石 (jiá)然而止

B.(jiān)默 (shǒu)猎 (jūn)裂 草(zhǎng)莺飞

C.蛮(hèng) 寒(jìn) (rú)动 (qiáng)词夺理

D.(qián)诚 (zhuó)劣 (liào)望 目(xuàn)神迷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一声令下,万众瞩目的朱日和阅兵仪式开始了。

B. 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 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 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卖炭翁》(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简要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请简析加点词“翩翩”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名句填空。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⑵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__________,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⑸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⑹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⑺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桑蚕

①蚕字上“天”下“虫”,自古就有“天虫”的美誉。古往今来,这条吐丝的小虫带给人类的不仅是可以做衣服的丝绸,更是一种文化、一条通向文明的道路。

②桑蚕驯化,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发现在野外的桑树上生长着一种灰绿色的昆虫,它们吃着嫩绿的桑树叶,吐出细细的丝线把自己包裹起来。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摸索,大约在5000多年前,古人终于将野外的桑蚕成功驯化,并且可以缫丝织绸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我们发现了“桑”“蚕”“丝”等文字。

③桑蚕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在古人眼里,蚕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是一个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蕴涵了浓厚的哲学意味。古人们将蚕当作神物而崇拜,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有关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有很多,如古人认为是黄帝的妻子螺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并亲手将它教给了百姓,因而将螺祖封为“蚕神”,定期举行纪念活动。蚕、蚕纹等蚕的形象也被较早地刻在各类不同的器物上,人们还制作了不同材质的蚕和蚕蛹等造型艺术作品。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蚕纹青铜器和蚕形玉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是王权的集中体现,而玉是“礼天”和“祭地”的重要礼器。汉代制作的鎏金铜蚕,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部向背部翘起,仰头吐丝,金光灿灿。这样的“金蚕”大多是作为王公贵族的殉葬品或纪念品的。民间还有很多关于蚕的习俗文化,如农历二月初八是浙江宁海皇岗的讨蚕花庙会,蚕农们要讨蚕花,还要进行养蚕经验交流。

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桑蚕丝织业的国家。我国桑蚕织丝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和近现代五大阶段。秦汉时代,缫丝、养蚕及织绸技术逐渐上升到全新的发展高度。宋代时,桑蚕产业逐渐向南转移。明清以来,浙江等地成了国内优质蚕丝的主要生产地。目前,我国20多个省份的农村都开展了桑蚕养殖,桑蚕养殖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90多万平方米,桑蚕养殖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⑤小小的桑蚕还开创了一条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非常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通道。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在桑蚕织丝技术上的交流更加密切,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桑蚕丝绸产业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发展了多条丝绸之路。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了新的活力,将丝路沿线各国再一次凝聚在一起,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小小的桑蚕正是几千年来我国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

(文/《百科知识》,有删改)

【1】选文围绕桑蚕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中的加点字是如何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的?

【4】选文第⑤段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相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