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劫难   膨胀   领域   消声匿迹

B.踪迹   富予   褪色   草长莺飞

C.装置   腐蚀   束缚   大彻大悟

D.褶皱   稀疏   渺远   天衣无逢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寂静的春天》一书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奠基石。

B.《昆虫记》中法布尔没采用解剖法,而是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

C.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大迁移”是指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③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

④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

⑤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

A.③④②⑤①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②③④

D.③⑤④②①

4、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八年级《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百万大军锐不可的气势;在《蜡烛》中老妇人摸出她离开地的时候揣在怀里的蜡烛,把它点燃在苏联红军的墓前,感受到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在父亲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信客》风尘苦旅的职业生涯中,体验长途涉的艰辛。阅读,拨动我们的心弦,升华我们的思想。

Adāng  gào    pán  pá  

B.dàng  gào   mán Bá

Cdàng jiào  mán  pá  

D.dāng jiào pán B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低头乍恐丹砂落, 。(白居易《池鹤》)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林嗣环《口技》)

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沉舟侧畔千帆过,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的《无题》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1)文段记述了红军在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途中__________的故事。

(2)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人”“疯子”“神”分别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怎样的认识?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关于红外测温枪的五个“为什么”

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中,红外测温枪与口罩一样,成为几乎所有场合必不可少的“标配”。枪口无论是指向额头还是手腕,只需一扣“扳机”,“打”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即时温度,从而把发热者迅速筛查出来。

为什么测温枪无需接触人体就能测温

红外测温枪利用光学系统,把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将采集的红外辐射转换成为电信号,再经过数据处理及校正,最后准确推算出被测人体温度,并以数字方式显示输出。红外测温枪与一般的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不同,不是通过热量传导的方式测温的,所以无需与身体任何部位进行接触,不仅迅捷,而且能避免交叉感染。

为什么测温枪枪口多指向额头或手腕

因手持式使用方式而得名的红外测温枪,也叫额温枪,专业名称叫红外测温仪、红外体温计或红外额温计。也就是说,使用时一般要对准前额。额头是颞动脉流经的地方,而且恰好皮肤很薄,面积不小,又暴露在外,所以这个部位是人体内部温度的最佳非接触式观测点。除此之外,手腕、脖子等血管隐藏不深的部位也能作为体温捕捉点。

为什么红外测温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影响

人们一看到红外、辐射这样的字眼,就联想到是不是会对人体有害。其实,红外测温枪这支“枪”射出的并不是什么红外线,而只是人体这个“小火炉”散发红外线的一个被动接收器,完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为什么测温枪真的会射出光线

我们看到,有些红外测温枪是真的有光线射出的。这束能被我们看见的光线当然不是红外线,它其实是用来帮助测量人员“瞄准”的。如果担心测温枪的质量参差不齐,尽量避免直视这束光线就可以了。

为什么测温枪测出的体温数值经常偏低

我们在用测温枪测温时,经常发现显示出来的温度低于人体实际温度。这是因为,额头暴露在室外寒冷的环境下,会造成体表热量损失,导致读数偏低。所以,在冬季的室外,测量有衣物遮挡的手腕会比测量额头更准确一些。此外,测温枪离目标测量区太远或是在温差过大的条件下,读数也不太准,比不上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但是,红外测温枪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准确测出人体温度,而是凭借相对可靠的准确度,快速地从大规模人群中筛查出体温超过正常值的那些人。从这个意义上看,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场上,红外测温枪无疑是人们最拿手的“武器”之一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外测温枪的枪口指向额头或手腕,扣动“扳机”,就能测出人的即时体温,筛查出发热者。

B.利用光学系统,红外测温枪将人体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所以无需接触人体就能测温。

C.额头、手腕、脖子等血管隐藏不深的部位都是人体表面温度的最佳非接触式观测点。

D.冬天时,红外测温枪测出的温度往往低于人体实际温度,这与室外寒冷的环境有关。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结尾处“红外测温枪无疑是人们最拿手的‘武器’之一”中加点词“之一”的作用。

【4】为什么红外测温枪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人们最拿手的“武器”之一?

【5】小丁的奶奶进商场时,不肯配合工作人员用有光线的红外测温枪测量体温,担心被辐射。如果你是小丁,请用文中的知识给奶奶解释明白。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临摹历代名画经典。描红乃初学者入门功课,是“小儿功”。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旁人更是戏其为“呆拙”。而这位书画名家,却临池不辍,焚膏继晷(意思:点上油灯,接继日光,形容勤奋工作和读书。),从最基础的一笔一画做起,虔诚砥砺,法度严谨,坚持回炉作业。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