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劫后余生 黯然失色 气势汹汹 分道扬镳
B.大步流星 如泣如诉 风度翩翩 针锋相对
C.大相径庭 按步就班 无精打采 循规蹈矩
D.超凡脱俗 虚无缥缈 首屈一指 无动于衷
2、为“春分”节气拟一副对联,下联:花明柳暗貌春分,请为它选出合适的上联( )
A.喜见树前闹杏花
B.山意冲寒预放梅
C.水缓山舒逢日暖
D.清阶翠叶凝珠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支付宝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这次考试实在糟糕,自从试卷发下来起,他就开始郁郁寡欢,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C.目前,水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4、下面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市民广场有一块绿地,总有市民休闲后把垃圾扔下。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作为一名志愿者,你会对乱扔垃圾的市民说:
A.乱丢垃圾,是不文明行为,快捡起来吧!
B.人人都在为创城做贡献,你乱丢垃圾,有点不妥吧?
C.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把垃圾投到垃圾箱,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D.谁乱丢垃圾,谁就是“垃圾”!
5、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历历”的含义是________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楼的命名写起,借神话传说生发开去。
B.颔联承接传说,抒发岁月不再、世事茫茫之慨。
C.颈联写眼前美好的景色,传达诗人的内心喜悦。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乡之情。
6、请将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经典传承吧)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故事,感受精神。
(1)802班准备举行“走进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领袖特点?
请选择下面一个领袖,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A.毛泽东B.周恩来C.彭德怀
(2)802班将在语文课上开展“《红心照耀中国》图书推荐会”,你作为语文课代表,会建议同学们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呢?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上的父亲
虞燕
①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②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③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④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⑤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⑥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
⑦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⑧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家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
⑨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
⑩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⑪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于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⑫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
⑬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
(选自《读者》)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父亲”海员生涯的起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着家人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辛苦工作;3年后,父亲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风雨中历练;多年后,被各种大大小小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的父亲已与海上生活不能分离,成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从修辞角度赏析)
(2)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
9、作文
请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人名、地名;
④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