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怀着这样的心态,人在逆境中就必定是焦虑不安,度日如年,苦难望不到头。

②我们往往只把顺境看作生活,认为逆境不是生活,而是不得不忍受的例外,盼望它快快过去,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③事实上,如果你的心态平静而又积极,逆境的确也是一种生活。

④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

⑤应该调整心态,在逆境中要这样想: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甚至是我永远的生活,我怎么把它过得有意义?

A.④②①⑤③

B.④⑤③②①

C.②①④③⑤

D.②⑤③④①

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傅雷通过书信的形式关心在外求学儿子的生活、事业,与儿子谈做人、文学、艺术等话题,指导、激励儿子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傅雷与儿子傅聪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C.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来就是短暂的,是一场短跑。

D.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B.如果一个省的文化系统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对加快教育规模和速度,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D.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届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4、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填充正确的一项是          

① 我(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②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不写,我(       )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③ 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       )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A.①虽然… …但… …       ②不但… …而且… …       ③如果… …就..........

B.①不仅… …而且… …   ②因为……所以… …        ③虽然… …但… …

C.①如果… …就..........       ②因为… …所以… …        ③虽然… …但… …

D.①因为… …所以… …   ②如果… …就… …            ③虽然… …但… …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设问,点明诗人虽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表现其超尘脱俗的境界追求。

C.五至八句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表现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

D.九、十句直陈心境,面对如此的田园美景,诗人陶醉其中,难用语言精细描绘,表现其率真品性。

【2】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名句积累

(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2)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3)《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主旨句:  

(6)《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是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选段,回答问题。

暴风雪突然袭来,咆哮不止,肆虐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早,上工的人们双脚都陷在深深的积雪里。保尔的小队在自己的地段上清扫积雪。直到这时保尔才体会到,寒冷给人造成的痛苦是多么难以忍受。奥库涅夫给他的那件旧上衣一点儿也不暖和,脚上那只旧套鞋老是灌雪,并且好几次掉在了雪堆里。另一只脚上的靴子也时刻面临着掉底的危险。而且,因为睡在水泥地上,他脖子上长了两个大毒疮。托卡列夫把自己的毛巾送给他当围巾。

上面选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简要概括这段情节。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说明文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①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减到最低程度。

②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物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

③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

④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同时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这也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⑤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其他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都为古建筑抗震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1)结合全文,请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一定”为什么不能删去?

(4)请你归纳一下,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有哪些?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你就今天的期末考试撰写一则新闻。

要求:不超过15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