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青年的理想已初具雏形,虽然它还很粗糙,但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 ;青年的理想不是烟花,只得意于一时的 ,它应该绚烂于人生的始终;青年的理想一旦 ,我们前进的步伐就有了指引的蓝图,人生的道路就会豁然开朗。
A.打磨 绽放 绘就
B.打造 燃放 铸就
C.打造 燃放 绘就
D.打磨 绽放 铸就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解放军战士如下山的猛虎,直突敌阵,锐不可当。
B.成功的方法唯有殚精竭虑,不断努力,没有别的捷径。
C.他精神抖擞,镇定自若地走上讲台,演讲时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D.最愁写作文的他,这次妙手偶得,竟然及格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销往海外各国。
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有无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很多现代作家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D.从无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优秀成绩,最好每天都进行训练。
4、下列对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4)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
A. 比喻 引用 描写 比较
B. 拟人 描写 比喻 反语
C. 拟人 比喻 描写 反问
D. 比喻 反语 比喻 反问
5、阅读《上李邕》,回答问题。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北冥有鱼》中,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2)诗人李白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________________,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6)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7、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活动,请完成阅读探究中的内容。
内容呈现 | 问题探究 |
【甲】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他忠实于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 【乙】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辛,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诉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 (1)【甲】中的“他”是____,【乙】中的“他”是____。 (2)根据【甲】【乙】两个选段的内容,概括出两个人物所具备的三个相似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邝阿姨的舞蹈课
华明玥
①去养老院看望姑婆时,我遇到了邝阿姨。彼时,邝阿姨与老伴正在办理入住手续。与绝大多数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不同,邝阿姨收拾得很精神。她不仅带来了行李、书籍、十几个有家人照片的木制相框,还带来了几盆盆栽、一架电子琴和一对迷你音箱。养老院的钟院长调侃她说:“邝老师,你是把家里所有有趣的东西都搬来了呀!”邝阿姨的神情有些黯然:“您说错了!我是把家里九成有趣的玩意儿都舍弃了,才搬来的!”
②攀谈之下才知道,邝阿姨能歌善舞,当了一辈子幼儿教师,与身为大学教授的老伴原本过得很幸福。谁承想老伴杨老先生一过 75 岁,就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发展迅速,仅过了两三年,就不太认得人了。他质问买莱归来的保姆:“你是谁?为何突然在我家里?你有什么目的?”充满警觉的质问令保姆瞬间流泪,说什么也要辞工离开。老先生亦时断时续认不出老伴,但还好,记忆底片上愈发模糊的印痕告诉他:这位清瘦的老太太他在哪儿见过,她不会伤害他。
③鉴于儿女都在美国定居,孤立无援的邝阿姨只能谋划送老伴去养老院。一般来说,她可以留在家里,维持相对安宁、体面的生活。但邝阿姨想了三天三夜,泪水打湿了枕巾,实在不放心让老伴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邝阿姨做了她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卖掉家中舒适的房子,处理了她花几十年工夫添置的胡桃木家具、钢琴和大部分图书,随老伴一同来住养老院。
④这么一来,邝阿姨的生活领域和精神空间迅速收窄了,她没法外出旅行,无法弹钢琴以自娱,没法与昔日的学生一起喝茶,甚至,没法抽出半个小时来,与老姐妹一同去跳广场舞。一两个月之间,她原本温热的手变凉了,连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的眼睛,也黯然失神。
⑤为了帮助邝阿姨适应环境,钟院长和她一起欣赏舞曲,问她:“邝老师,你还记得这些动作吗?还能跳吗?”
⑥迷你音箱里播放的舞曲,大部分充满新疆风情,邝阿姨一面示范动作,一面对我们说,当年选这些舞蹈在广场上跳,是因为大部分老姐妹退休之前都是文员、老师、财务工作者,伏案工作一辈子,颈、肩都有问题,跳这种舞有利于康复。果然,俏皮的舞曲一飞出,邝阿姨就像换了一个人。头颈、肩背、双臂的转侧摇荡、耸动飞转,眼神的追踪,手指造型的变换,就好像魔术师在台上变出花朵来,一朵又一朵。显然,连邝阿姨自己,都被这生命的愉悦惊到了。
⑦钟院长于是邀请邝阿姨担任舞蹈康复科的老师。她说:“我们这儿的大多数老人整天坐在轮椅上呆望,看到他们灰暗的眼神,我心里就不好过。太阳落山前还要泼出所有的颜色,辉煌个十几分钟;做人,怎么能没有奔头?”
⑧于是邝阿姨就在自己78 岁这年开班教人跳舞,我的姑婆,81岁,成了她仅有的几位行动便利的学生之一。姑婆说,很神奇,音乐一响,那些成天在轮椅上枯索呆坐的老人家,眼睛里都有了光彩。她们摇着轮椅去康复教室门口,七八颗白发稀疏的脑袋凑在一起,热切地观望、议论起来。她们年纪都很大了,脸庞皱缩成小小的一团,浑身上下只有双臂因为摇轮椅还有一点儿肌肉。她们开始梳头发,换上漂亮的花衬衣,互相推操怂恿,看这些上厕所都要人帮忙的老太太,谁有勇气成为邝老师的徒弟。
⑨邝阿姨当然收了她们。她说,就算腿不能跳,手臂也能活动摇摆,头颈也能传情达意,这就是胜利。邝阿姨教跳舞,不但免费,还自掏腰包网购了饼干等点心,为学员加餐。她本人也深受鼓舞,觉得养老院的日子终于可以过下去了,陪着时而言语不清,时而糊涂迷惘的老伴儿,也不全是委屈。
⑩最近,姑婆带来的新消息是,已经全然认不得老伴的杨老先生,观摩了几节舞蹈课后,十分渴望与利落敏捷、神采奕奕的舞蹈老师约会。养老院的护士逗他说:“想追我们邝老师可不容易,您起码得把西装穿利落了,把口袋巾叠得漂漂亮亮的。”
⑪据说,邝阿姨从衣箱里拿出老先生已经5年未穿的西装时,脸上带着笑,眼里却全是泪。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开头段可以看出邝阿姨平时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搬到养老院的十分无奈的心情。
B.文章采用对比手法表现邝阿姨夫妇及养老院老人们在舞蹈课前后精神状态的不同。
C.文章最后写本已经认不出邝阿姨的老伴在观摩了几节舞蹈课后终于认出了邝阿姨。
D.作者写邝阿姨夫妇及养老院老人们的故事意在表明人活着要有奔头才能活得精彩。
【2】文中插叙邝阿姨搬到养老院之前的家庭生活状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一两个月之间,她原本温热的手变凉了,连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的眼睛,也黯然失神。(赏析句子)
(2)她们开始梳头发,换上漂亮的花衬衣,互相推操怂恿,看这些上厕所都要人帮忙的老太太,谁有勇气成为邝老师的徒弟。(赏析加点词语)
【4】邝阿姨在教授舞蹈课前后精神状态的不同及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车站,你总去过吧!它是起点,也是终点。那人,让你难以忘怀,却擦肩而过;那事,让你疾首痛心,却如影随形。挥手,洒脱地告别天边的云彩;拥抱,无力地挽留指间的细沙。走时,你携着清风朗月;回来,依旧翩翩少年。你的故事在车站。
请以“车站”为题写一篇故事。注意体现故事的特点,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