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B.精神文明建设的“五个一工程”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提高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
C.中华诗词可以说是我们精神文化的土壤,它具有恒久的魅力,能够穿越千百年给现在的我们以精神寄托。
D.青少年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不谋而合。
C.《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目,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腾(téng) 拾级(shè) 狩猎( shǒu) 腈纶(jīng)
B.翌日(yì) 霎时(shà) 两栖(qī) 抉择(jué)
C.欺侮(wǔ) 拙劣(zhuò) 农谚(yàn) 幽悄(qiǎo)
D.缅怀(miǎn) 蛮横(mān) 羁绊(jī) 龟裂(guī)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取道黑首,沿途不乏秀色美景。环顾四周,岩壁巉峻,秋岗葱绿,_________。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_________映入眼帘,这就是勃朗峰。仰望附近的峰巅,但见_________,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_________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A.美不胜收 突然 金碧辉煌 精致
B.美轮美奂 骤然 色彩斑斓 精致
C.美不胜收 骤然 色彩斑斓 精美
D.美轮美奂 突然 金碧辉煌 精美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2】“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写得好,请简要赏析!
【3】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6、名句及常识填空。
(1)求剑若此, 。
(2)念天地之悠悠, 。
(3)梅须逊雪三分白,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 。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5)“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读完《昆虫记》后,班级二小组设计了“热爱自然——走进昆虫世界”的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昆虫我识别
(1)读完《昆虫记》小渝同学写下了一段读书感悟,但不小心将其污损,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对应的昆虫序号排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蝉 ②螳螂 ③蟋蟀 ④萤火虫
生命因多彩而美丽,昆虫也同样如此,如______拥有高超的建筑技术,修建了豪华的大别墅,闲暇时总是用精致的乐器在家门口奏响悠扬的曲调;还有______生而会发光,至死不停息。哪怕______性格好残暴,伴侣也吃掉,但却是一位战术高手,能够轻易洞察敌人的心理;还有地下潜伏四年多,只为灿烂一个月的______。它们无不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伟大。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④②①
任务二:昆虫我解说
【选段】
随后,这位运土小工又变成了粮食寻觅者,到处去收集粮食,为孩子们准备吃的东西,为了减轻妻子剥皮、分拣、装料的工作,他又当上了磨面工,最后他精疲力竭地离开了家,在洞外露天地里凄然地死去,他英勇不屈的尽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职责,他为了自己的家人过得幸福而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米诺多蒂菲》
(2)为了将《昆虫记》介绍给更多同学,小渝还打算写一则解说词,内容包含以下四个环节:
A.生动活泼的语言 B.耐心细致的观察记录
C.社会人生的写照 D.准确严谨的科学态度
【选段】适合作为哪个环节的案例?请简述理由。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冰为什么那么滑
①北京冬奥会让世界人民大饱眼福。短道速滑紧张刺激,运动员在弯道超越时的身姿可谓风驰电掣;花样滑冰高贵优雅,运动员在冰面起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②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光滑的冰面。
③然而,冰为什么那么滑?
④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却因扰了科学家多年。
⑤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让物体变滑,油、蜡、水等润滑剂是最佳利器。它可以降低物体间的摩擦。而冰面之所以能够那么滑,正是因为有水作为天然润滑剂。当我们进行冰上活动时,实际上是站在冰最上面一层具有流动性的水膜上。
⑥可是,这层水膜是从哪里来的?
⑦19世纪50年代,科学家詹姆斯·汤普森提出,如果给冰施加压力,冰的熔点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冰在压力下会融化”。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乔利将这个规律与滑冰联系起来,认为当人站在冰面上时,身体对冰面产生的压强会使冰的熔点低于0°C,让冰的表面融化,形成一层具有润滑作用的水膜,使冰面变滑。如果穿上有薄薄冰刀的滑冰鞋,那么施加在冰上的压强会更大,冰的熔点就会下降得更多,从而使得穿着冰鞋的运动员可以在冰面上肆意滑行。
⑧然而,这个假说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
⑨据计算,穿着冰鞋的成年人会给冰表面施加超过标准大气压400多倍的压强,能使冰的熔点降到-3.5°C。可是,在冬奥会比赛中,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的冰面温度甚至低于-5°C,单纯依靠压强并不会使冰面融化。更不用说东北地区户外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几十摄氏度。依据这个假说,东北的冰面应该难以融化形成水膜,也就很难在上面滑行了。
⑩可事实并非如此。
⑪1939年,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弗兰克·鲍登和T·P·休斯提出,冰表面的水膜是因为摩擦生热导致冰融化的结果。他们认为,滑冰时冰刀与冰面的快速摩擦产生的热量可能是冰面融化形成水膜的主要原因。
⑫可惜,后来人们证明,摩擦产生的水膜厚度明显小于冰面本身较为粗糙部分的厚度。这说明摩擦产生的水膜甚至不能填满冰层表面的“小水坑”,也就无法提供有效润滑作用。同时,摩擦生热产生水膜的说法也无法解释很多人在冰面上没有剧烈运动产生摩擦,仍然因为冰面很滑而摔倒的现象。
⑬随后,新的假说出现了:冰的表面会不会本身就存在一层水膜?
⑭1987年,科学家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发现,冰面上应该存在一层非常薄的水分子层,厚度约在100纳米量级。这一发现证实了冰的表面确实存在着一层准液体。
⑮当水结冰时,每一个水分子都会通过氢键抓住其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晶体结构。但是表层的水分子周围缺少其他水分子,因此没有办法形成如冰块内部那般规则的结构,只能杂乱无序地“游荡”在冰表面。一些研究团队甚至模拟出了水分子是如何在冰表面“游荡”的。
⑯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显示,科学家通过设计一种可以“听”的测力仪,能够测量这层准液体的力学特性,并从微观角度探讨冰为什么滑。这套测力仪由类似音叉的装置和毫米大小的玻璃珠构成。在实验中,玻璃珠会像一个小冰刀一样,以几十微米的距离尺度在同一区域的冰面上滑行。用来振动的音叉上附有一个加速器,可以测量玻璃珠的振荡振幅,从而计算出玻璃珠和冰之间的摩擦系数。
⑰最终,科学家发现这层准液体并非简单的水,而是水和微小碎冰的混合物。它像油一样黏稠,具有黏弹性。科学家认为,这正是冰为什么滑的秘密源头。
⑱当然,冰上竞技运动中,冰刀的存在也让运动员如虎添翼。我国科学家发现,水膜中的微小碎冰充当了轴承滚珠的角色。当运动员脚踏冰刀飞速滑过时,冰刀产生的压强作用使得这些微小碎冰像珠子一样被捏爆,释放出来的液态水增加了原本的水膜厚度,使冰变得更加滑。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中,油、蜡、水等润滑剂是让物体变得光滑的利器。
B.北京冬奥会比赛场地的冰面依靠压强和摩擦产生的热量可能使冰面融化而变得光滑。
C.研究证实,冰在压力作用下会融化,只要对冰面产生了压强,冰面就会融化。
D.冰上竞技运动中,冰刀产生的压强作用,能捏爆水膜中的微小碎冰,从而增加水膜厚度。
【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引出问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B.文章从19世纪50年代说起,到今天的最新发现,采用了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C.文章第⑯段借助发表于权威杂志《自然》研究实验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第③、⑥、⑬段分别用“为什么”“哪里来”“会不会”三个问题串联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3】结合内容分析第⑼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依据这个假说,东北的冰面应该难以融化形成水膜,也就很难在上面滑行了。
9、阅读导语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年华的我们,喜欢上用文字叙写生活,每天记录成长的点滴。冬去春来,大地回阳,鸟鸣蓝天,花灿窗前。恍惚间,枯萎换新装,处处泛春光,人人暖融融。
请你以《春光里的暖》为题,写一篇记事文。
要求:(1)提倡真切朴实的文风。(2)谨慎写“三送”(送伞,送医,送上山),以及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等素材。(3)慎重写父母送一杯热茶就热泪盈眶,老师或同学一次鼓掌,体育成绩就由不及格到满分等神迹。(4)不大量空洞议论和抒情,不全篇拉扯历史文化名人。(5)少复述别人煽情的故事,多挖掘自我有感触的素材。(6)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