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等/面   乱/取/级   排/

B. /热   临/取/服   采/香

C. 予/力   吹/箪/花   地/脑

D. 镜/丘   巡/严 咐/目   分/人心脾

2、语言运用——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而如果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即使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甚至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因为你还不引人注目。

B.即使他们从你身边走过或者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除非你还不引人注目。

C.虽然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甚至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因为你还不引人注目。

D.虽然他们从你身边走过或者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除非你还不引人注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家入木三分的水墨画,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在上次长跑比赛中,小雨鹤立鸡群,成绩一路遥遥领先。

C.见了校长,你那诚惶诚恐的样子,如今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D.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4、请将下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②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③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④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 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⑤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多时候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⑥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没够。

A.②④③⑥①⑤ B.④②①⑤⑥③

C.④②③⑤①⑥ D.②④①⑤⑥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什么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2)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5)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6)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朱敦儒《相见欢》中含蓄深沉地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如梦令》中表现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活动二:品名著·继往开来承伟人光芒】

读书笔记

摘录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A向弟见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逢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变倦。

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A是_________________

感悟

读了该选段,我发现A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小文同学分享的“读书笔记”,请你将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目 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A]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B]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

1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

2根据作者的情感,解释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深层含意。

[A]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4《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    ”为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请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