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桃花源记》以冲淡凝练、虚实相生、亦真亦幻、回环曲折的笔墨,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
C.《核舟记》选自唐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D.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
②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
③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
④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
⑤长谷川如是闲说“盗泉”云:“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
A.⑤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①④②
D.②⑤③④①
3、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大淖记事》等。
B.《史记》也称《太史公书》,“二十四史”之首,纪传体通史,长于记人。《周亚夫军细柳》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刻画了一位“真将军”的形象。
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望着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
D.“英勇顽强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句话的主语中心语是“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的”是定语,修饰限制主语中心语。
4、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以小说形式写成的哲学启蒙读物。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的,包括《谈读书》《谈作文》等篇目。
C.《平凡的世界》写了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二人个人奋斗和自我精神追求的故事。
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莎士比亚传》。
5、古诗欣赏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诗人情感的体悟。(70~100字)
6、默写与理解填空。
(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4)《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全词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词中“春花秋月”既实指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又借指 。
7、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
【1】以上片段选自纪实性报道《 》(最初在英国伦敦出版时的书名),标题的含义是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中的“他”是周恩来,见面用英文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打招呼,也是他帮助斯诺制定了整个西行的行程,后来被斯诺认为是一个“狂热”分子。
B. “赤匪”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这些所谓的“赤匪”就是红军的主力军,他们顽强抵抗了“白匪”的沿路阻截,长征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
C. 在红军中,不论是“他”还是“红小鬼”,不论是领袖还是普通战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D. 回到百家坪后,第二天“我”将继续开启“我”的西行之旅,下一站是保安。
8、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人工智能,如何妙笔“生”画
①人工智能绘画是一个从文本到图像的生成过程,输入一段话,生成一幅画,本质是计算。简要地说,计算机通过大量学习,能识别特定图片元素和文本之间的关联。同理,人工智能程序在收到“语言描述”指令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算法还原出图像。
②设定计算机程序作画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艺术家开发了操作机械臂的电脑程序,让机械臂按照指令在画纸上作画。近年,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科研人员尝试设计自动作图的计算机程序。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画”出的作品普遍不够好,往往只是一些模糊的图像元素的组合,还称不上是完整的画。
③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画技迅速“进化”。其技术突破,缘于预训练大模型的兴起、大数据的训练和扩散模型的出现等三方面的共同作用。
④具体来说,预训练大模型增强了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的新基座;大数据的训练中, 通过在众多高性能GPU(图形处理器)算力资源中进行并行学习,计算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数据学习。近年,几乎所有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都受益于这两方面的进展。而对人工智能绘画来说,扩散模型的出现至关重要。
⑤扩散模型的原理是,通过人为逐步添加噪声,让图像逐渐变“模糊”,再不断学习去噪过程。如此,人工智能就能从完全是噪声的图片中逐渐还原出清晰的图片,即“画”出图像。扩散模型让人工智能绘画技术实现跨越,不仅作画质量快速提升,生成时间也缩短至几秒钟。
⑥大量需求的涌现也加速了技术的更新迭代。用人工智能绘画的人越多,算法就越能理解输入的描述文本,画作质量就越高。当前人工智能绘画水平与今年年初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⑦不过,目前的人工智能绘画技术并不完美。首先,可控性仍然不高,即计算机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指令的含义,即便是输入“画两个苹果,左边红色,右边绿色”这样的简单描述,生成的图像也可能有很大偏差。其次,细节呈现能力还不足。比如,对空间、透视和光影的刻画就很不尽如人意。不少人工智能渲染出的画作,初看上去令人惊艳,认真观察问题却不少。
⑧不过,由于人工智能绘画发展刚刚起步,技术发展也引发关于版权、内容把控等问题的争议。比如,有人认为,未经授权人工智能画作模仿原画的内容、构图和风格等,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有违法嫌疑。也有人认为,“机器学习”过程是一种类人化的创作行为,同样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和劳动,应当获得版权保护。此外,还有人担忧,人工智能绘画技术若被滥用,可能滋生令人不适的图像。面对新技术发展,有必要前瞻潜在的风险,只有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技术进步才能更好地造福社会。
(选自2022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记者:喻思南,有删减)
文本二
①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中,参赛者杰森·艾伦提交的AIGC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了此次比赛“数字艺术/数字修饰照片”类别一等奖。没有绘画基础的杰森·艾伦借用了一款名叫Midjournev的人工智能绘图工具, 通过一个类似“文字游戏”的过程,输入题材、光线、场景、角度、氛围等有关画面效果的关键词后,得到了初始作品,并在反复调整和修改后最终完成了这组“太空歌剧院”数字艺术作品。
②这一年,人工智能绘画小程序、网站等开始迅猛增长,而美图秀秀、抖音等软件也加入了人工智能图功能。抖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已有超2428.4万人使用人工智能绘画特效,迅速飙升至特效潮流榜单第一位。人工智能绘画的百度指数也从日均两三千上升到日均3万,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③人工智能绘画的火爆也让AIGC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④所谓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范式。其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自然语言处理(NLP)和AIGC生成算法。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交互的手段。
⑤最初,AIGC可生成的内容形式以文字为主,经过2022年指数级的发展,目前AIGC技术可生成的内容形式已经拓展到了包括文字、图像、视频、语音、代码、机器人动作等多种内容形式,2022年也因此被称为“AIGC元年”。生成式AI让机器开始大规模涉足知识类和创造性工作,未来预计能够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选自2022年12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都芃,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人工智能绘画本质上是计算,计算机经过学习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算法还原出图像。
B.文本一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几乎”从范围上加以限制,突出了“这两方面的进展”的重要作用。
C.人工智能绘画因为使用者众多,使得其绘画水平难以提升。
D.文本二第②段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智能绘画发展十分迅猛。
E.两个文本的最后一段都突出了人工智能绘画的未来发展势头,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2】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
【3】文本一第⑦段和文本二第④段在说明人工智能绘画时各有侧重点,为什么?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
9、命题作文
我记忆中的那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