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B.刚刚舞台上的这段孔雀舞真是跳得入木三分,令评委老师动容。

C.“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习总书记在两会期间说的这句话真是振聋发聩

D.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千年前,秦代的工匠制作了威严而 的兵马俑;千年后的今天,秦俑修复者将面目全非、 的兵马俑修复如初。虽然跨越千年,但是两者的 一样,都是要把兵马俑制作好,把历史 下去。

A.精美     支离破碎     初衷     继承

B.精巧     残缺不全     初心     传承

C.精美     残缺不全     初衷     传承

D.精美     支离破碎     初心     继承

3、班级朗诵活动中,四位同学对于加点字的读音,你觉得读错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B.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háng)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

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ò)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D.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zhě)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qiào) 粗kuàng) 浑身数(xiè

B.杆(wēi架(kuāng)  妒() 叱风云(zhà

C.诚(qián留( zhì  )   深痛疾(

D.性() 形() 须()   无消息 (yǎo)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小题

【甲】使至塞上 【乙】从军行

王维 王昌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青海长云暗雪山,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孤城遥望玉门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居延”指辽远的边塞地区,也是作者此次出使的目的地。

B.甲诗中颔联诗人借“征蓬”“归雁”自况,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乙诗《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

D.乙诗最后一句写出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他们立誓破敌的意志和豪情。

【2】甲诗中颈联描写了边塞_________(特点)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的惊奇赞叹之情;乙诗中前两句描绘了边塞荒凉、严寒之景,表现战士们戍边生活的艰苦,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将士们的____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默写。

山川之类,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类:“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类:“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_________,窥谷忘反;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衰老,曹操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清朝的一个武官,也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他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虽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仇视有钱人,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的人。

(1)上面的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上面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件与他相关的主要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栀子花,开呀开

汤素兰

①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曾种过一丛栀子花。栀子花花期很长,从五月可以一直开到八月。但五月的栀子花开得最盛,花朵也最大。韩愈有诗“芭蕉叶大栀子肥”,这个“肥”字用得真好。

②进入五月,南方雨水渐多,万物生长,蛙鸣鸟叫,天空和大地上的一切都热闹起来,栀子花也赶着趟地盛开。每天清晨,栀子花的清香会随了微风从窗户飘进屋内,把我唤醒,闻着花香,我便知道,院子里又有新的栀子花开了。我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去摘栀子花,这是我每天的“早课”。然而,蜜蜂和蝴蝶总是起得比我早,等我赶到的时候,它们早已经围在这绿色的餐桌上,嗡嗡嗡地闹成一片,争先恐后地品尝那一朵朵新鲜的栀子花。

③这花可不是给它们吃的!我赶紧冲过去摘那些新鲜的栀子花,生怕慢一点,它们就会把栀子花吃掉了。

④那时候,我家院子里的栀子花不是用来观赏的,我把它们摘下来也不是要插在瓶子里闻花香,而是用来做菜吃。母亲把我每天摘下来的栀子花用开水焯一下,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天,然后沥干水,加入青椒或者红椒,用大火爆炒,便是一碗菜,够全家人吃一顿。

⑤那丛栀子花在院子西边,靠着院墙边的土瑞。下大而的时候,雨水常把土墩上的泥沙冲下来,积在院墙的阳沟里。每次大雨过后,爷爷总要清理阳沟,把那些冲积下来的沙土堆在栀子花丛周围,日积月累,那儿便比院子略高,土质也变得松软肥厚。栀子花长在这里,土地里的营养充足,天空中的阳光也充足;又背靠土勘,可以挡了太阳的曝晒,真是得天独厚,难怪一年四季都绿得像要滴出汁液来。

⑥我家屋后的山坡上也有栀子花。也许是因为山坡上的土层贫瘠,那里的栀子花丛虽然多,但每丛都不大,叶片不如院子里的栀子厚实,绿得也没有那么深,带一点点黄色。院子里的栀子花是重瓣的,山坡上的栀子花是单瓣的。如果将花丛比作桌子,院子里的大栀子花丛是大圆桌,山坡上的栀子花丛就像小茶几。如果用餐具的大小来比,院子里的大栀子花每一朵都有我们平时盛饭的饭碗大,又深又结实;而山坡上的栀子花像小茶碟,六片花瓣围成一个圈,像浅浅的小小的白色碟子放在小几上,倒也十分般配。不过,它们的花朵虽小,但每一丛花儿都开得多,相比院子里的大栀子花东一朵西一朵孤单单地开,山坡上的栀子花挤挤挨挨,吵吵嚷噻,完全是一副热闹非凡的样子。

⑦山坡上的栀子花会结出纺锤形的小果子。果子起先是像叶子一样的绿色,等到秋天,果子成熟了,就会变成金红色。它们小小的果壳上还有几条棱,恰似巧手扎出来的红灯笼,缀在绿叶丛中,玲珑而又喜气。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会把这些红灯笼一颗颗摘下来,晒干,卖给药店换钱。这是我的小秋收。因为摘它们,那些日子,我的手指会被染成黄色,衣服上也会有好几处黄色的斑点,怎么洗都洗不掉。大概因为这黄色,山坡上的栀子花又叫“黄栀子”,它含有天然色素,可以作染色剂,也是一味中药。

⑧如今,老家的房子经过几次改造,已不复从前的模样,院子里没有了当年的栀子花。屋后的山坡,从前的山路长满杂树芒草,不能容人通过,山上林木丰茂,遮天蔽日,没有了喜光的黄栀子的生长空间,成了野生动物们的乐园。但那一朵朵洁白的栀子花,永远盛开在我的童年。虽然隔了遥远的时空,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仿佛又嗅到了栀子花的清香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结合文章前七段内容,概括院子里的栀子花的特点。

【2】第①段中说“韩愈有诗‘芭蕉叶大栀子肥’,这个‘肥'字用得真好”,原因是什么?

【3】理解文章结尾画波浪线语句的含义。

虽然隔了遥远的时空,我闭上眼睛,屏住呼吸,仿佛又嗅到了栀子花的清香。

【4】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至少写出三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刘成章写《安塞腰鼓》,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请模仿这三种修辞方法,描写一个劳动场面。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