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语句最连贯的一项是(     

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读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读忠烈传,宜________;读奸佞传,宜________。

①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②击剑捉酒以销愤

③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①②③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深恶痛(痛恨)  正(衣襟)危坐   情(积聚)于中

B.(生长)暗长  摩肩接(脚后跟)  骤雨(突然)至

C.夕日欲(坠落)  鸢飞(到达)天   养(愉快)之福

D.直挺秀(美)   自出心(判断)   无动于(内心)

3、下列对名著人物、情节的概述或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简·爱》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的行为,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B.有一次,桑菲尔德庄园来了许多客人,罗切斯特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吉卜赛女人为客人们算命,想借此试探简爱对他的感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D.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严厉,不乏爱心,《傅雷家书》就是他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甲】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线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杜陵叟(节选)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注:①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②帛:丝织品。③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B.【乙】诗中“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一句,作者从第三人称转换到第一人称,真实流露,他自觉地站在了“杜陵叟”一边。

C.“卖炭得钱何所营?”“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面对不平之事,诗人在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语气极为强烈的反问句式,激愤之情跃然纸上而溢于言表。

D.“卖炭翁”“杜陵叟”都是不知姓甚名的最底层人民,两首诗都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一)

雁门太守行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

⑦报君黄金台上意,⑧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②句描绘了敌人率大军压境,仿佛黑云般滚滚而来,军情十分紧急;然云缝中射下日光,照在守城将士的铁甲上,金光闪闪,将士们严阵以待。

B.第③④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表现了战斗的惨烈:鼓角争鸣,杀声干云,战场上血流成河,一缕紫色的阴影弥漫在夜空里,显得异常悲壮。

C.第⑤⑥句写将士们乘夜奔袭,行军神速,天气寒冷,霜重鼓寒不闻声,更显气氛的悲壮。

D.第⑦⑧句用典故,抒写了赤胆忠诚的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大无畏之情,感人至深。

【2】古诗讲究炼字炼句,用字凝练是诗歌的特点。请赏析“霜鼓寒声不起”的“重”字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之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9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_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一问世便引起轰动,1937年在纽约首次出版。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名著文段所写的人物名字填在横线上。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_______,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栗香菊影慰乡愁

①老北京冬天的大街上,有两种小摊最红火,一种是卖烤白薯的,一种是卖糖炒栗子的。卖烤白薯的,围着的是一个汽油桶改制的火炉:卖糖炒栗子的,则要气派得多,面对的是一口巨大的锅。《燕京杂记》里说:“每日落上灯时,市上炒栗,火光相接,然必营灶门外,致碍车马。”想巨锅临街而火光相接,乃至妨碍交通,想必很是壮观。而且,一街栗子飘香,是冬天里最热烈而温暖浓郁的香气了。如今的北京,虽然不再是巨锅临街,火光相接,已经改成电火炉,但糖炒栗子香飘满街的情景,依然还在,而沿街围着汽油桶卖烤白薯的,则很少见了。

②早年间,卖糖炒栗子的,大栅栏西的王皮胡同里一家最为出名,那时候,有竹枝词唱道:“黄皮漫笑居临市,乌角应教例有诗。”黄皮,指的就是王皮胡同;乌角,说的就是栗子。将栗子上升为诗,大概是因为经过糖炒之后的升华,是对之最高的赞美了。

③当然,这是文人之词,对于糖炒栗子,比起烤白薯,文人更为钟情,给予更多更好听的词语,比如还有:“栗香市前火,菊影故园霜。”将栗子和文人老牌的象征意象的菊花叠印一起,更是颇有拔高之处。不过,诗中所说的由栗子引起的故园乡情,说得没错。我来美国多次,没有见过一个地方有卖糖炒栗子的,馋这一口,只好到中国超市里买那种真空包装的栗子,味道真的和现炒现卖的糖炒栗子差得太远。

④有一年十一月,我去南斯拉夫,在一个叫尼尔的小城,晚上,我在街上看到居然有卖栗子的,虽不是在锅里炒的,也是在一个像咖啡壶一样小小的火炉上烤的。我买了一小包尝尝,虽然赶不上北京的糖炒栗子甜,却味道一样,绵柔而香气扑鼻,一下子,北京的糖炒栗子摊,近在眼前。

⑤比起糖炒栗子,南方有卖煮栗子的,每个栗子都剪出三角小口,而且加上了糖桂花,味道却差了些。缺少了大锅沙砾中的一番翻炒,就像花朵缺少了花香一样,虽然还是那个花,意思差了很多。桂花的香味,和栗子的香味,不是一回事。

⑥制作糖炒栗子并不复杂,《燕京杂记》里说:“卖栗者炒之甚得法,和以沙屑,活以饴水,调其生熟之节恰可至当。”一直到现在,糖炒栗子,变煤火为电火,但还是依照传统旧法,只是有的减少了饴糖水这一节。糖炒栗子变成了火炒栗子,缺少了那种甜丝丝的味道了,也缺少了外壳上那种油亮亮的光彩了。

⑦京城卖糖炒栗子的有很多,让我难忘的一家一说是一家,其实,就是一个人招呼。他是我在北大荒的一个荒友,同样的北京知青,上世纪90年代初,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干起了糖炒栗子的买卖,是首批卖糖炒栗子的个体户。他在崇文门菜市场前,支起一口大锅,拉起一盏电灯,每天黄昏时候,自己一个人拳打脚踢,在那里连炒带卖带吆喝,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人长得高大威猛,火锅前,抡起长柄铁铲,搅动着锅里翻滚的栗子,路旁的街灯映照着他淌满汗珠的脸庞,是那样的英俊。我不敢说他卖的糖炒栗子最好吃,却敢说是卖糖炒栗子中最靓丽的美男一枚。

⑧如今,北京城卖糖炒栗子的,“王老头”是其中出名的一家,因为出名,还特意将“王老头”三字注册为商标,可谓京城独一份。二十多年前,“王老头”的糖炒栗子,在栏杆市,临街一家不起眼的小摊,因为他家的糖炒栗子好吃,四九城专门跑到那里买货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

⑨前些年修两广大街的时候,拓宽栏杆市,拆掉了沿街两旁的很多房屋,王老头搬至蒲黄榆桥北,靠近便宜坊烤鸭店,店铺虽然不大,比起以前要气派得多,而且,门前还有“王老头”显眼的招牌。每一次从国外回到北京,先要到王老头那里买栗子,以慰乡愁。

【1】试分析文章标题“栗香菊影慰乡愁”的作用

【2】在本文中作者写了几件借栗子慰乡愁的事?请结合具体情节概括

【3】理解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我不敢说他卖的糖炒栗子最好吃,却敢说是卖糖炒栗子中最靓丽的美男一枚。

【4】文章重点写糖炒栗子,第⑤段为什么要却写了写南方的煮栗子,把这一情节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其实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诗和远方,一次真诚的付出,一段艰辛的拼搏,一次努力的坚持,……甚至一句关切的话语和一颗温暖的心,都可以让我们简单宁静的生活,多一点芬芳。

请以“因为 ,生活更芬芳”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