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败的前提。
B. 经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真的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D.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外面绿树发芽和翻新的泥土气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漫步江南庭院,池中碧水扑入眼帘,娉婷绿竹在墙角摇曳,金红的鲤鱼则在荷叶间嬉戏。
B.在《上新了·故宫》中,聂远从旁白到表演都与故宫完美契合,受到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C.今年的柑橘林雨水充足,病虫防治到位,果农们看见硕果累累的柑橘树喜出望外。
D.武汉市烈士纪念日活动中,前来敬献鲜花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纷纷借此来表达对英烈的无限哀思。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踱步(duó) 拾级(shè) 虬枝(qiú) 藏污纳垢(gòu)
B.炽热(zhì) 悄然(qiāo) 鲜腴(yú) 恹恹欲睡(yān)
C.黝黑(yōu) 倾轧(yà) 婆娑(suó) 惟妙惟肖(xiào)
D.秀颀(qí) 遒劲(jìn) 冗杂(róng) 摩肩接踵(zhǒng)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猝然(cù) 悄然(qiǎo) 翘首(qiáo) 屏息敛声(liǎn)
B.相间(jiàn) 轧碎(yà) 歼(jiān)灭 眼花缭乱(liáo)
C.承载(zài) 罅隙(xià) 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
D.黝黑(yǒu) 竹篙(gāo) 镂(lóu)空 广袤无垠(máo)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6、默写
①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 ,像 ,像 ,像 。
②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高度概括全诗中心(主旨)的诗句是 , 。
③《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 , 。
④《老山界》在山腰夜宿写到夜的寂静采用“以声写静”的写法,请写出用这种写法的诗句 , 。
7、名著阅读
①长江在尽是荒山野岭的云南境内,流经深谷高峰,水深流急,有的地方高峰突起,形成峡谷,长达一、二英里,两岸是悬崖峭壁。少数的几个渡口早已经为政府军所占领。蒋介石感到很高兴。他现在下令把所有渡船撤至北岸焚毁,然后他命自己的部队和龙云的军队开始包抄红军,希望在这条有历史意义的和险阻莫测的长江两岸一劳永逸地把红军消灭掉。
②红军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似的,仍继续向西面的龙街分三路急行军,那里的渡船已经焚毁,南京的飞行员报告,红军一支先锋部队在造一条竹桥。蒋介石更加信心百倍了,造一条桥要好几星期时间。但是有一天晚上,有一营红军突然悄悄地倒过方向,强行军一天一夜,像奇迹一样,走了八十五英里,到傍晚时分到达附近其他一个唯一可以摆渡的地方——皎平渡。他们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在黄昏时分到了镇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悄悄地解除了驻军的武装。
③渡船早已撤到北岸——但没有焚毁!(红军远在好几百里外,反正不到这里来,为什么要烧掉渡船呢?政府军可能是这样想的。)但是怎样才能弄一条船到南岸来呢?到天黑后,红军押着一个村长到河边,大声喊叫对岸的哨兵,说是有政府军开到,需要一只渡船。对岸没有起疑,派了一只渡船过来。一只“南京”部队就鱼贯上了船,不久就在北岸登陆——终于到了四川境内。他们不动声色地进了守军营地,发现守军正在高枕无忧地打麻将,枪支安然无事地靠在墙边。红军叫他们“举起手来”,收了武器,他们只得张口瞠目地瞧着,过了好久才明白,自己已成了原来以为还要三天才能到达的“土匪”的俘虏。
④与此同时,红军主力部队大举进行了反方向进军,到第二天中午先锋到达皎平渡。现在过河已不是难事了。六条大船昼夜不停地运了九天。全军运到四川境内,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渡江完成后,红军马上破坏了渡船,躺下来睡觉。两天后蒋军到达河边时,他们的敌军的殿后部队在北岸高兴地叫他们过去,说游泳很舒服。政府军不得不迂回二百多英里才能到最近的渡口,因此红军把尾巴甩掉了。总司令一怒之下飞到了四川,在红军的进军途上部署新的部队,希望在另外一个战略要冲——大渡河——切断他们。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国记者_________(名字)写的纪实作品《____________》,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
【2】第③段“一只‘南京’部队”和第④段“他们的敌军的殿后部队”其实是指________。
【3】红军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经过皎平渡到了四川,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评价这一事件。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⑴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⑵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⑶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⑷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⑸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⑹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⑺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⑻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⑼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⑽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⑾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⑿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⒀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⒁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⒃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如果把这篇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请按作者的说明思路,画出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
【2】根据对全文的阅读,简要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征。
【3】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这种说明方法?
【4】作者在说明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在数字的运用上,有时用确数,如“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有时用约数,如“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谈谈作者这样做的原因。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领大,实力强的人常被称为“牛人”,如苏轼、鲁迅、托尔斯泰等。每个人心中的牛人各不相同,可能是名人,也可能是亲朋好友、老师、同学……
请以“牛人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补全题目;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