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将下列句子调整成表意明确的语段,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这一点上,汉字同其他工具一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适应的改革。

②这就证明了汉字是可以改革的。

③汉字过去的改革还没有突破表意文字的范围,不是文字体系的根本改革。

④从本质上看,汉字是一种工具,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⑤将来采用汉语拼音,无疑是可行的。

⑥如果它不便于学习和使用,是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志加以改革的。

⑦从汉字发展的历史看,汉字产生以后就一直处在改革之中,一直朝着简化和表音化的方向发展着。

A.⑦⑤④①②⑥③

B.⑤④⑥③①⑦②

C.④⑥①⑦②③⑤

D.③①⑦②⑥⑤④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B.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一着惊海天》)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C.秋初回到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藤野先生》)

【落第】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D.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列夫·托尔斯泰》)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退(kuì)             红(fēi)               (cí)             惊心动(pò)

B.息(zhì)             光(yíng)             形(jī)            ##dot## 精竭虑(dàn)

C.刻(xié)             (mèi)             (rú)             屏息声(liān)

D.亮(zèng)            冽(līn)               (sì)             藏污纳(goù)

4、下列语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请从描写角度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2)说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表格中的问题。

语段一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结合原著理解语段中“悲剧”的意思。

“悲剧”是指:______

语段二

收到列宁格勒的来信,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铁环已经被砸碎”具 体是指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

保尔完成的创作是: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

⑤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1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中划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根据文意,说说除夕夜吃饺子蕴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一轮皎洁的明月唤起诗人久违的乡情,一句真诚的鼓励唤起你奋斗的勇气,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唤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唤起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砥砺前行的斗志……生活中,总有一种美好能唤起你的回忆、感动、憧憬。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有一种美好唤起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熟悉的内容,立意积极,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