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

D.春游前,老师反复强调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退(kuì) 刻(juān) 不(xùn) 摧枯拉(xiǔ)

B.要(sè) 默(qì) 责(jié) 屏息声(liǎn)

C.仲(cái) 残(yuán) 改(cuàn) 精竭虑(dàn)

D.首(qiào) 耀(xuàn) 然(àng) 怀坦白(jīn)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B.《灯笼》是吴伯箫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结尾处结合了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

C.《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D.《社戏》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雪地捕鸟、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淳朴人们的赞美。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莹光 溺水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B.婆娑 凌空 如梦初省 春寒料峭

C.题跋 镌刻 藏污纳垢 坦荡如砥

D.遏制 暮年 眼花瞭乱 因地制宜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历历”,分明的样子。

B.颔联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C.颈联是诗人想象登黄鹤楼所见: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D.故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看到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诗人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也表达了这种思乡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

(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略有改动)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语段的主要人物是谁?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我的梦想

莫言

①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竞尿在教室里。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②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③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④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那本作文薄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⑤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⑥我问他:“叔,只要能写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⑦他说:“岂止是不用放牛!”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⑧1973年,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菜河。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⑨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书名就叫《胶莱河畔》。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故事是这样的: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⑩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信的大意是: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看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行啊,小伙子,折腾得解放军文艺社都不敢发表了!”我至今也不知道他是讽刺我还是夸奖我。

后来,我调到保定,为了解决提干问题,当了政治教员。因基础太差,只好天天死背教科书。文学的事就暂时放下了。一年后,把那几本教材背熟溜了,上课不用拿讲稿了,文学梦便死灰复燃。我写了许多,专找那些地区级的小刊物投寄。终于,1981年秋天,我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的《莲池》发表了。

(1)简要概括作者18岁和23岁时创作的经历。

①18岁时____________

②23岁时____________

(2)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作者以年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好处。

(3)第④段中“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你认为当时作者有哪些感慨?

(4)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

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

(5)莫言非常讲究语言艺术,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淡淡的幽默。从文中找出一例并简要赏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二:

行动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具体行为,青年人应该主动行动,积极行动。有的行动可以立竿见影达到目标,有的行动则需要长期坚持……赶快行动起来吧,只要动起来,你距离自己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请以“ 让我进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自己的某种具体行动),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