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登上热搜的“45°人生”,很大程度上折射了某种社会心态。②“45°人生”,指的是一种介于“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生活状态。③“45°人生”代表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④在不确定的世界摸索出路,是每一代人的必修课。⑤正如45度亦象征蓄势待发的起跑姿势,无论什么时代,年轻人都是最有热血、最有朝气的群体。
A.句①中“45°人生”是主语,“折射”是谓语中心语,“心态”是宾语中心语,句子的主干是:45°人生折射心态。
B.“内卷”和“躺平”是名词,“在”是介词,“一代”是数量词。
C.古人早有言:“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年轻往往意味着迷茫,也意味着有更多尝试的机会。这句话适合接在④句前。
D.句⑤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无论……都……”修改为“不管……还……”。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幹旋(wò) 龟裂(jūn) 驰骋(chěng) 接踵而至(zhǒng)
B.矗立(chù) 争讼(sòng) 褶皱(zhě) 拾级而上(shí)
C.狩猎(shǒu) 迁徙(xǐ) 欺侮(wǔ) 戛然而止(jiá)
D.两栖(qī) 脑畔(pàn) 棱角(líng) 暴风骤雨(zhòu)
3、【文化长廊】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礼节中,“高”字一族一般是用在对方身上,如称别人的见解为“高见”,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称别人的议论为“高论”。
B.农历十月对应的节气是冬至、大雪。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
C.端午节又叫“端阳”“重五”,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斗百草、驱五毒等。
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为传承找到一条宽广而新颖的途径。
C.“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D.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击危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5、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此书虽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作者儿童时期的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两题。
(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 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 B.活泼诙谐 |
C.能勾摄恶人魂魄 |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
①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 》)
② ,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 《闻雁》)
③湿沾微雨, 。( 《迎燕》)
④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 ,岂他人之过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在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是带着对红军的很多疑惑踏上采访红区之旅的,但采访结束后,他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预言“红色中国”一定会获得胜利,可以说是事实改变和说服了他。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是什么人物、什么事实改变和说服了他,为什么?
8、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型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一句中的“完全”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①段“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中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4】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每天上学前,爸爸总是为我整理书包,剥好鸡蛋。每天晚上洗完澡,妈妈就会喊“衣服袜子都放着,我替你收拾,快去写作业。”我跟他们说了很多次,我自己来;他们却说你学习重要,其他的事情我们替你做。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穿衣,我头一摇“自己来”,爸爸给我穿鞋,我小手一摆“自己来”。至今还记得,爸爸妈妈开心笑的样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请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