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全景式地描绘了我国“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B.《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比喻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小麻雀“为儿女操碎了心”。
C.《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第一次严肃地质疑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B.《社戏》叙述了鲁迅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C.《诗经》采用了风、雅、颂的表现手法,内容包括赋、比、兴等,共三百首诗。
D.《傅雷家书》是革命家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100多封家信,展现了傅雷的教子有道。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狡辩 皎洁 娇俏 矫揉造作
B.腔调 羌笛 铿锵 强词夺理
C.孕育 蕴含 熨烫 运筹帷幄
D.磅礴 颠簸 勃发 义薄云天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本诗写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1】“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的“凉”字有什么含义?
【2】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填空。
①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②使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④《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⑤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
⑥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⑦ 离愁别绪,思乡之情千古以来都是牵动文人墨客浓情的不衰主题。它是杜甫笔下“白头搔更短, ”忧国思乡的白发渐疏;它是孟浩然笔下“我家襄水曲, ”遥望云端的山高路远;它是崔颢笔下“ ?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登楼的烟波浩渺。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日
半年来你唯一的一封信不知给我们多少快慰。看了日程表,照例跟着你天南地北地神游了一趟,做了半天白日梦。
……
你的中文还是比英文强,别灰心,多写信,多看中文书,就不会失去用中文思考的习惯。你的英文基础不够,看书太少,句型未免单调。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betweenlines(弦外之音)。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尽,他给人的启示往往有些还出乎他自己的意想之外。绘画、雕塑、戏剧等,都有此潜在的境界。不过音乐所表现的最是飘忽,最是空灵,最难捉摸,最难肯定,弦外之音似乎比别的艺术更丰富、更神秘,因此一般人也就懒于探索,甚至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弦外之音。其实真正的演奏家应当努力去体会这个潜在的境界(即淮南子所谓“听无音之音者聪”,无音之音不是指这个潜藏的意境又是指什么呢?)而把它表现出来,虽然他的体会不一定都正确。能否体会与民族性无关。从哪一角度去体会,能体会作品中哪一些隐藏的东西,则多半取决于各个民族的性格及其文化传统。甲民族所体会的和乙民族所体会的,既有正确不正确的分别,也有种类的不同、程度深浅的不同。我猜想你和岳父的默契在于彼此都是东方人,感受事物的方式不无共同之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往往相似。你和董氏兄弟初次合作就觉得心心相印,也是这个缘故。大家都是中国人,感情方面的共同点自然更多了。
【1】选文这一封信写于1965年,当时傅聪身处______________(国家)。在这封信中,傅雷论述了自己对于艺术当中__________的独到见解,极富理性,充分体现了傅雷的学养之深。
【2】在选文这一封信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有关艺术的话题,其实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涉及很多方面,请你从原著中再举出两个方面。在这些话题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结合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8、阅读《蝉的卵》(有删改),完成小题。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④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⑤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⑥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⑦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⑧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⑨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⑩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⑪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围绕“蝉”,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②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⑨段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⑩段所具有的作用?
【5】本文对蝉的称呼,多次称“小动物”“小生物”等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醒”是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是万物的苏醒;声声叮咛,是爱的唤醒;点滴感悟,是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惊醒……醒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你最有体会的角度,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少于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