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B.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C.最近发生在伊朗自杀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D.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由连云港某单位主办的大型孝行活动,大力弘扬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黄老师擅长写作,已在《扬子晚报》《盐城晚报》等报刊发表了几十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B. 盐城水街展会上陈列的盐雕手工艺品件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C. 盐城欧风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D. 盐城的建筑,顺乎自然,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展现出别样的美。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极狭,才通人 才:仅仅,只(《桃花源记》)
B.处处志之 志:做记号《桃花源记》)
C.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核舟记》)
D.日光下澈 澈:清澈(《小石潭记》)
4、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羁绊(bàn) 挑拨离间(jiàn)
B.褶皱(zhě) 缄默(jiān) 不修边幅(fú)
C.棱角(líng) 沟壑(hè) 怒不可遏(è)
D.瞭望(liào) 拾级(shè) 目眩神迷(xuàn)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哪些事物充分体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
【2】尾联“行不足”三字有何表达效果?
6、默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 (《礼记·大道之行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然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4)李白的《送友人》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当和朋友离别真的来临时,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令人回味不尽。
(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尾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仿佛万籁俱寂,只有古寺的钟声袅袅不绝。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老头子已不拉车,身上的衣裳比以前更薄更破,扛着根柳木棍子,前头挂着个大瓦壶,后面悬着个破元宝筐子,筐子里有些烧饼油鬼和一大块砖头。他还认识祥子。
说起话来,祥子才知道小马儿已死了半年多,老人把那辆破车卖掉,天天就弄壶茶和些烧饼果子在车口儿上卖。老人还是那么和气可爱,可是腰弯了许多,眼睛迎风流泪,老红着眼皮象刚哭完似的。
祥子喝了他一碗茶,把心中的委屈也对他略略说了几句。
"你想独自混好?"老人评断着祥子的话:"谁不是那么想呢?可是谁又混好了呢?当初,我的身子骨儿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了,我落到现在的样儿!身子好?铁打的人也逃不出去咱们这个天罗地网。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这么八宗事!我当年轻的时候,真叫作热心肠儿,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作。有用没有?没有!我还救过人命呢,跳河的,上吊的,我都救过,有报应没有?没有!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你说是不是?我的心眼倒好呢,连个小孙子都守不住。他病了,我没钱给他买好药,眼看着他死在我的怀里!甭说了,什么也甭说了!——茶来!谁喝碗热的?"
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象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
他根本不想上曹宅去了。一上曹宅,他就得要强,要强有什么用呢?就这么大咧咧的瞎混吧:没饭吃呢,就把车拉出去;够吃一天的呢,就歇一天,明天再说明天的。这不但是个办法,而且是唯一的办法。攒钱,买车,都给别人预备着来抢,何苦呢?何不得乐且乐呢?
再说,设若找到了小福子,他也还应当去努力,不为自己,还不为她吗?既然找不到她,正象这老人死了孙子,为谁混呢?他把小福子的事也告诉了老人,他把老人当作了真的朋友。
【1】祥子和小马的祖父老马是怎么认识的?这次重逢之后祥子紧接着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2】选文中提及祥子生命历程中的很多人物和经历,请概括祥子一生中的重要起落。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请分析说明。
8、我的两个梦
袁隆平
①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②新中国成立之前,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难时期。我想,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④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到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还说了一句“施肥不如勤换种”。我深受启发:农业增产的途径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⑤从此,我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⑥禾下乘凉梦,我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其实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
⑦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我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突然,我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我随手挑了一穗,竟有230粒之多!当时以为,选到了优良品种,岂不是可以增产无数粮食?
⑧第二年春天,我把种子播下,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一眼望去,稻田里,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赶得上最初的那株水稻。我开始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研究那一片试验田的稻株比例,最终得出结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杂交水稻。既然天然杂交稻具有这样强的优势,那人工杂交稻,也一定有优势。当时,遗传学理论一直否定自花授粉作物有杂交优势。我对此理论提出质疑。随后,我又拜访专家,翻找资料,最终得出结论,既然自然界存在杂交稻,那么人工杂交水稻也一定可以。要想利用这一优势,首先要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
⑨于是,我又走上曲折的寻找之旅。
⑩1973年,我们协作组历尽千辛万苦才通过测交找到恢复系,攻克“三系”配套难关,才有了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1995年,第二代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稻研制成功。2011年,我们又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这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已初步研究成功。现在,我们甚至开始了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的研制。
⑪我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⑫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们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我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这两大梦想。
【1】文中记述了哪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随手挑了一穗,竟有230粒之多!
【3】袁隆平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为了深情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请你用第二人称写一段文字来称颂他。
9、11月21日,意大利著名品牌D&G创始人发布了一个宣传短片,视频中把中国传统的筷子说成是“小棍形状的餐具”。网络上评论这种表述既不全面也不准确,更是对“筷子”所承载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作为中国人,请你给中国传统餐具“筷子”写一篇微作文
要求:(1)对象明确,主要运用“说明”这一种表达方式;(2)至少使用1种说明方法;(3)结构要完整,条理要清晰;(4)字数在150字-200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