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冽(lǐng)  要(sài) 轻(yínɡ)   锐不可(dǎng)

B. 发(bān) 裁(zhòng)  行(lǚ)   屏息声(liǎn)

C. 然(qiāo)  首(qiáo) 蓝(zhàn) 摧枯拉(xiǔ)

D. 空(lín) 刻(juān) 战(dū)   精竭虑(d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沉迷手机游戏的风气在班中潜滋暗长,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掉自己的前程。

B.1954年开始,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走过千山万水,1960年时,先生已然是胸中有丘壑

C.对于近来社会上出现的“车闹”“抢夺方向盘”等行为,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动声色

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人的一生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彰显磅礴的中国力量。

B.晚上八点,凤城之光灯光秀准时开始,顿时在场所有人都咆哮起来。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文阅读,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高峰入云,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______ , 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 , _____ ”两句写出诗人登高临远,又值黄昏,归思难收的愁绪。

(4)陶渊明《饮酒》中揭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原因的诗句:______ , 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主要有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和方法选择四种情形。请你在《经典常谈》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任选一部名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进行选择性阅读的经验。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消逝的放学路上

①“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颜见爹娘。”

②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

③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家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

④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⑤就在这时,那首歌突然跃出了记忆,一字不差。我觉得像被什么拍了下肩,它就在耳畔奏响了。这支叫《读书郎》的儿歌,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和红领巾季节。那会儿,它几乎是我每天上学路上的喉咙伴奏,或叫脑海音乐罢。偏爱有个理由:它不像其他歌那么“正”,念书不是为“四个现代化”或“革命接班人”,而是“先生”和“爹娘”……我觉得新鲜,莫名的亲切。哼唱时,我觉得自己就是歌里的小儿郎。甚至想,要是老师变成“先生”该多好啊。好在哪,不知道。

⑥那个黄昏,当它突然奏响时,我感觉后背爬上了一只书包,情不自禁,竟有股蹦蹦跳跳的念头。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⑦我越来越觉得如今的孩子——尤其大城市的孩子,正面临一个危险:失去“家”“故乡”这些精神地点。

⑧我问过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她说,现在的作文题很少再涉及“故乡”,因为孩子会茫然,不知所措。

⑨是啊,你能把偌大北京当故乡吗?你能把朝阳、海淀或某个商品房小区当故乡吗?你会发现根本不熟悉它,从未在这个地点发生过深刻的感情和行为,也从未和该地点的人有过重要的精神联系。

⑩是啊,故乡不是一个地址,不是写在信封和邮件上的那种。故乡是一部生活史,一部留有体温、指纹、足迹一古由旧物、细节、各种难忘的人和事构成的生活档案。

那天,忽收一条短信:“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我愣了,以为恶作剧。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

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缉,除了家长的嗓门,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喊。感动之余,我把这条短信的主语换成朋友们的名字,发了出去。当然,我只选了同龄人,有过老街童年的一代。

后来,才知这短信源于一起著名的网络事件。某天,有人发了个帖子:“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短短几日,跟帖竟高达几十万,大家纷纷以各自腔调催促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快回家,别让妈妈等急了,别让饭菜凉了,别挨一顿骂或一顿揍。

声嘶力竭之际,有人揭穿了谜底,这个响彻神州的伟大名字竟是虚拟的,乃某网站精心策划。我一点不沮丧,甚至感动于“阴谋者”细致的情怀。

一个贾君鹛沉默,千万个贾君鹛应声。我们都竖起耳朵,聆听从远处飘来的蒲公英般的声音……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贾君鹏的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会所童年、玩具童年了。

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就像风筝,从天空撒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或许,你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一群像风筝一样在街上晃荡的孩子。眼前充斥着的只是私家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孩子们被这些贵重行李箱一一运回了家,放学的路上很快只剩下了空空荡荡的小街。

【1】通读全文说说题目《消逝的放学路上》的含义。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品味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

【4】作者得知“贾君鹏”是网络策划的虚拟人名时,写道:“我一点不沮丧,甚至感动于‘阴谋者’细致的情怀。”结合文章,说说“细致的情怀”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5】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故乡”,这与“消逝的放学路上”有关系吗?请分析作者的用意。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它用声音和视频将异地的人们快速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们能够跨越空间的阻碍迅速沟通。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出现,尤其是手游的野蛮生长,使不少青少年包括成年人沉迷其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你与手机一定有过或甜蜜、或苦涩的交往经历。

请以“我与手机的爱恨情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与手机不得不说的故事吧。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