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傅雷以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B.“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能幸福。”各级政府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

C.中国政府本着和平互利、面向未来为原则发展中美关系,克服政治经济障碍,推进中美战略互惠关系。

D.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已经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B. 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眼花缭乱。

C. 苏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应删去“的原因”)

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把“研究”和“了解”调换位置)

C.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把“采伐”和“毁掉”对调)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在“名著”后加上“的习惯”)

4、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本文写于普法战争时期。

B.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诗歌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C.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D.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完成后面问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之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它在休息的时候,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但是,只要有其他的昆虫从它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它那副祈祷和平的相貌便会一下子烟消云散了。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己糊里糊涂地成了它利钩之下的俘虏了。被重压在它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它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1)这段文字选自《昆虫记》,其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谁?它捕食过程有怎样的特点?

(2)《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与作者法布尔几十年的努力密不可分。读了《昆虫记》,你能从法布尔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修车人老王

苏沧桑

①要是有人说,这个城市某条街、某条巷、某处人行道的路牙是属于哪一个公民的,那肯定被人笑话。

②这城市里,怎么会有东西是属于哪个人的呢?就连空气,据说都可以拿来卖了。

③但在修车人老王的眼里,我这块人行道的路牙,就是他的。几乎每天晚上六点半后,只要天气还过得去,尤其是夏天,他都会来,把小凳子往路边一支,把工具箱一摆,脚后跟就蹬到了我身上。

④二十年了,天天如此,于是,我比路旁边的路牙都矮了一截,硬是被他深深踩进了水泥里。

⑤这个城市的春夏秋冬很明显,每个季节都很短,季节像走马灯似的走,人们像走马灯似的走,偏偏他不走。

⑥老王修自行车,免费。

⑦骑车人先是不相信,再是感谢,留下一个微笑,走了。

⑧他图什么?就是一个微笑。他有这个手艺,这是他的价值。在单位里,他算不上优秀,不好不坏。但他觉得,有他没他,一样的。

⑨只有修车的时候,他埋着头,什么都不想,手里只有链条、钢圈、轮胎、气门,那些不听话的零件,仿佛和他的手有缘分,三下两下,就变得乖乖的。然后,那些期待的眼神,都变成了如释重负的感激的眼神。有时,抽烟的人会递给他一支烟。他夹在耳朵上,没活时,再拿下来点上。烟雾里,他觉得,有一种异常的满足。

⑩不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好。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匪夷所思。每天都去免费给人修车,还搭上零件钱,疯了,可不是疯了?哪有一下班吃完晚饭就出去修车的,而且还是义务修。妻子不理解他,也曾经吵吵闹闹。有一天,小姐妹说,你老公是不是跟人家好了?妻子想,他每天忙着修车,倒是没空也没心思跟别人好,随便什么时候找,都能在那个路边找到他,也算是一种安全感吧?总比找不到好吧?由他去吧!

下雪的时候,他不想出去。可是下雪的时候,路人最容易把自行车摔了。咬咬牙,他还是出去,冻得发抖受不了了再回家。

那些骑车人的脸,和他一样平常,和他家里人一样平常。

慢慢地,自行车越来越高级了。

慢慢地,自行车变成统一借的那种,自己家的越来越少了。

然而,他也慢慢老了。

他脚后跟蹬上我这块路牙时,我看到他分明嫌弃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无法相信,我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而我也嫌弃地看了他一眼,我只不过像他嘴里的缺牙豁口罢了。

那天,报纸上登了一个新闻,说有一个男人,趁着夜深人静,往马路上撒黑心钉,扎人家轮胎,然后自己开了个修自行车的小摊,修补轮胎赚钱。那个男人已年过半百,都当上爷爷了,其实是丢了保安的工作,骗家里人说自己去上班了,可没收入,上有老下有小,一直腰疼也不敢去医院看,医院动不动就全套检查。日子总得过,怎么办?就去帮路人修自行车,可是,现在哪有那么多自行车好修啊。于是,他想出了这馊主意。

报纸上详细描述了他“种钉子”的方法,吸铁石,自制锥子,502胶水,老虎钳子,把钉子都“种”到路上,朝天,轮胎一扎一个准。每当人们来他摊上修车,都会骂哪个缺德鬼干的。他默默听着,觉得他们骂的那个人很可恶,那个人不是人。修车的人没零钱,他也就不收了,碰到有孩子摔疼了在哭的,他就先帮他们修车。

报纸上说,这个男人被抓时,哭了。不是因为被抓哭,而是委屈。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做了坏事,心里却委屈。

派出所的人说,这个男人,是这几年来第一个因为黑心钉被拘留的。

老王坐在路边,脚蹬在我身上,他又看了一眼报纸上这则消息,抬起头,似乎默默想了一会儿,然后收拾起摊子,推着自行车,走了。

他的影子在路灯下忽长忽短。他似乎回过来看了我一眼,似乎又没有,然后,整个巷子只留下他那辆旧自行车链条的回声,嗒嗒,嗒嗒。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我想,老王不来了,报纸上说的那个修车人,生意大概会好一些吧。

(选自散文集《守梦人》)

【1】文章从“路牙”这个“物”的角度来叙述“老王”的故事,“路牙”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2】老王不再修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修车人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内容说明。

【4】联系语境,品味语言。

⑴这个城市的春夏秋冬很明显,每个季节都很短,季节像走马灯似的走,人们像走马灯似的走,偏偏他不走。(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

⑵简析:“不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好。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匪夷所思”这两种人这样想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容,作者写“修车人老王”想要表现什么主题。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材料作文。

材料一: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问题长期存在。4月2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强调了保证初中生必要睡眠时间,每天9小时: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必要午休时间;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就寝。通知提出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材料二:与睡眠有关的词语,如鼾睡、沉睡、小憩、昏昏欲睡、酣睡如泥、南柯一梦安然入睡、高枕无忧、梦寐以求……

“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从下面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作文。可借助“参考角度”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

要求: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任务

阅读(聆听)对象

写作目的

文体类型

参考角度

任务一

喜欢熬夜的同学们

说服

书信

睡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助眠的方法……

任务二

文学杂志编辑

文学创作

故事

关于睡眠的故事/梦寐以求的追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