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语言诙谐,行文活泼,常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使其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B.法布尔通过用薄荷叶擦拭路面,用纸张、黄沙覆盖路面等实验,发现红蚂蚁是靠视觉而非嗅觉来指引方向的。
C.法布尔如实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尊重。
D.蟹蛛织网捕猎,为了守卫家园拼死抵抗;为了养育孩子无私奉献,虽然它分不清孩子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 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①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
②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
③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
④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和《卖炭翁》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D.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文中“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组织文章的感情线索。
B.《海燕》作者高尔基。这篇散文诗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C.《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最能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小说,鲁迅的《孔乙己》,通过自己在咸亨酒店的所见所闻,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对人的毒害以及世人的冷漠,麻木。
5、
【1】【1】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2】【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名著阅读。
①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②《傅雷家书》中,不仅有生活上的关心,音乐艺术方面的交流,还教导儿子行为礼仪要得体,请举例说明礼仪方面有哪些教导。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1)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在保安”,作者在文中高度评价的“这个人”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的 。
(2)在作者看来,“这个人”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活力”或“异乎寻常的地方”?请围绕第三章的内容简要概括。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晓枫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椅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③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
⑧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⑨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
⑩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
⑪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圈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⑫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孩子”。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⑬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⑭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⑮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1】请你朗读下面的句子,哪个词要重读?为什么?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
【2】“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有什么含义?
【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它们在写法和结构上的异同点。
【甲】
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徵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选自《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乙】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
9、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总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若涉及本地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写第二个作文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李和小王同时竞聘某单位的业务主管,复试那天,工作人员通知他俩马上到10楼去见部经理。可此时电梯口处已被人堵得水泄不通。小李急忙沿着楼梯走了上去,而小王则耐心地等在那里。结果小李被录用了。当小李问起其中的缘由时,总经理笑着说:“你比小王快了5分钟,更重要的是你在行动,而他在等待。”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在享受幸福和快乐和同时去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回报大自然……但有些人总是在等待观望中蹉跎了岁月,在遗憾叹息中改变了容颜。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心动不如行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我体验到了
提示:在交往中,你可能体验到人间真情;在研讨中,你可能体验到思维撞击的愉悦;在学习中,你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