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

金华火腿皮薄骨细,腿心饱满,精中夹肥,;瘦肉细嫩,;肥肉透明,③   ;咸淡适中,鲜美可口;芳香浓烈,滋味清醇;形似竹叶,④  

A.①大方雅致    ②亮若水晶    ③红似玫瑰    ④油而不腻

B.①红似玫瑰    ②大方雅致    ③油而不腻    ④亮若水晶

C.①亮若水晶    ②油而不腻    ③大方雅致    ④红似玫瑰

D.①油而不腻    ②红似玫瑰    ③亮若水晶    ④大方雅致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B.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C.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D.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电视剧《觉醒年代》重现了 104年前蔡元培任职北大时的发言,这段发言至今依然振聋发聩

B.虽然犯罪分子殚精竭虑,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是万“骗”不离其宗,只要我们认清骗子的诈骗套路,就能轻松破解骗局!

C.他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白手起家,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D.加拿大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旧址发现了 215具孩童遗骸。这一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披露的只是加拿大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一个缩影。

4、下列关于新闻相关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写出来,然后按“次要——再次要——最次要”的结构形式来写。

C.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择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D.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等。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简要分析“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句中“辗”字的表达效果。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②《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文段,技要求回答问题

A.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南开大学是天津得到美国教会支持的一所大学。他在班上成绩优异,在南开的三年都靠奖学金维持。接着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全国爆发起义,产生了争取民主和社会改革的运动,最后是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

B.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立宪成为广大人民的要求。皇帝的答复只是下旨设立一个咨政院。在我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为了发泄排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就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我从讥笑假洋鬼子的假辫子发展到主张全部取消辫子了。政治思想是怎样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啊!

(1)A段中的“他”是指①   ,B段中的“他”是指②   

(2)联系原著简答,A段中的“他”从监狱获释又有怎样的经历?B段中的“他”来到长沙求学后为什么会有剪自己和他人辫子的举动?

(3)从这两段选文中,你发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岭南说根脉

盛慧

①在岭南大地上行走,令我心醉的是古老的祠堂。“青砖祠堂石板路,水田鱼塘绿蔗林,古树榕荫卧水牛,喧闹嬉戏鸡鸭群”。信步走进一个村落,总能在郁郁葱葱的古榕旁,在三三两两的芭蕉旁,在碧波荡漾的河涌边,偶遇它们古朴的身影。漫长的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沧桑,经年的雨水在它们脸上留下霉点,时光的牙齿将青砖的墙面啃噬得凹凸不平,但它们依然气宇轩昂,光彩照人。

②祠堂是岭南大地上的优雅建筑,恢宏的格局、硬朗的线条、庄重的氛围、繁复的雕花……让人肃然起敬。大部分时间里,祠堂是寂静的,天井里蓄满时光之水。每遇节庆,祠堂开始喧哗,子孙集结于此,在袅袅青烟中,缅怀祖先功绩。每遇喜事,祠堂里更是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先辈们的荣光,被一代代地铭记,一代代传承。

③岭南人聚族而居,族必有祠,宗必有谱。这样的生活方式,已延续千年。岭南人对于宗族文化的推崇,与先民迁徙历程密不可分。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则是意外。对于最初迁徙者来说,总希望有一天可以还乡。可转身即天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子孙离故乡越来越远,家永远回不去了,他们的乡愁成了永恒的乡愁,只能期望子孙们永远不要忘记回家的路。

④“使一族如一家,一家如一人。”祠堂是维系宗族的根,这个根,不仅仅是指血亲意义上的根,更是文化的根、道德的根。我们常常说,人不能忘本,那么,这个“本”又指的什么?《大戴礼记》中有言:“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而“报本之礼,祠祀为大”。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其首要功能在慎终追远。

⑤这种追远,又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对于根的追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命题。翻开岭南各个氏族族谱,可以看到清晰的迁徙路线。岭南人这种根的意识,极其强烈。对于迁徙者来说,身体虽然离开故乡,但是心却永远怀念着故乡。大兴土木,建造祠堂,就是要告诫后人,即使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地,不要忘记出发的地方。其次,是缅怀祖先的功德。迁徙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创业的过程,曲折而辛酸,祖先筚路蓝缕,掘石筑巢,垦荒造田。纪念祖先,其实就是要继承祖先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精神的居所。

⑥“国有史书,邑有县志,民有家谱。”一本族谱,就像一条河流,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处,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泛黄的纸张上,每一个娟秀的名字,都是一条支流。对于游子来说,行囊中最珍贵的就是族谱,在岁月长河中,在迁徙征程中,离散似乎不可避免,那些失散的亲人,正是通过族谱重新回归到家族怀抱中。

⑦有多少离人,就有多少乡愁。乡愁是需要栖息地的,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故园是乡愁永恒的居所,藏在内心最温柔的角落。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祖籍;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乡音;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能听到故乡的房子在风中歌唱。那些被风雨剥蚀的老房子沉默不语,无论游子身处世界哪个角落,它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他们归来……

⑧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⑨对于族人来说,祠堂如一团燃烧的熊熊烈火,时刻温暖着心扉。对于离乡的游子来说,祠堂则是回家的路标,每一间祠堂门前的幽径,都像是一条条脐带。子孙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总会像归鸟一样,回来寻根问祖,寻觅最初出发的地方。

⑩百年一日,一日百年。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知不觉地流走,一代一代的人,在这些村落里繁衍生息。

⑪白云悠悠,岁月无声。寂静的午后,空荡荡的青砖祠堂里,散发出一缕缕历史的沉重气息。它仿佛有一种魔法,走进去,会让人心安,让人沉醉,久久不愿离去。

⑫美国作家辛格曾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根的时代。”我常常在想,如果心中有一座祠堂,那么,他的内心就有路标。

(2018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12版)

1第①段作者引用诗句“青砖祠堂石板路,水田鱼塘绿蔗林,古树榕荫卧水牛,喧闹嬉戏鸡鸭群”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大部分时间里,祠堂是寂静的,天井里蓄满时光之水。(从词语角度)

(2)一本族谱,就像一条河流,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处,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从修辞角度)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祠堂是岭南人的根脉?

4文章结尾段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个性化表达。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袁隆平院士穷其一生帮助人类远离饥饿,然而荣誉和争议却伴随着他的一生。在报告文学《袁隆平的世界》中,作者陈启文将“杂交水稻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逆天之行”“杂交水稻光强调产量,忽略质量”等误解与偏见列出,袁隆平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不知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无论别人怎么兴风作浪,他早已有了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与从容。但有一点他是毫不含糊的,那就是科学”。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不要透露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校名、地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