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B.无锡作为一座旅游名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游玩。 

 C.目前,我市正在兴建城市快速公交。每天晚上,工地机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不绝如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D.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2、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他早年在这次农村漫游中所结交的友谊,日后对他是有很大价值的,因为十年以后,他开始把湖南的成千上万的农民组成了有名的农民协会,这到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后,成了苏维埃最初的基础。”这段文字记录的“他”是毛泽东。

C.“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这段文字记录的“他”就是红一方面军彭德怀司令。

D.“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虽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段文字是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对贺龙的印象。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样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B.近日,滨海市马路弯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交通事故:张某某驾驶电动三轮车闯红灯,与一辆小型轿车发生碰撞。

C.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呈现的是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解放南京的磅礴场景。

D.如果每个人都是正人君子,菩萨圣贤,这样的社会,就不需要法制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不需要用法制来防范和保护个人。

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通过人物言行等重要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可适当想象和虚构。

B.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

C.小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求助于小龙,小龙说:“你放心,我一定鼎力相助!”

D.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今年出生的孩子被称为“猪宝宝”。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春

白居易

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

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①答春:这是回应自己所写的《代春赠》的和诗。此诗写于白居易被贬江州之时。②草烟低重:草间的水汽浓重。③从道:按说,从道理上来讲。④帝京:京都,京城。

【1】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面初平云脚低”当是春水初涨,近看湖水,湖面开阔的样子。

B.“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

C.《钱塘湖春行》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

D.《答春》前两句写出了江州春季的风景:绿草间水汽氤氲,江上浪花激荡明亮,这些风光也确实和长安有几分相似。

【2】《答春》中的“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让我们联想到《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

【3】同是写春,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通过活动,同桌写了如下心得,请帮他填空:诗文中蕴含至善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积累、理解探究,正如《虽有嘉肴》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善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A)

保尔一站到岸上,急忙转过身来对着向他扑过来的苏哈里科,他马上想起了拳法说的:“左脚支住全身,右腿稍弯,使它容易伸屈。不仅用手和胳膊,还要运用全身力气,从下往上,打对方的下巴。”

他就照样使劲地打下去!……

随着就是一阵牙碰牙的声音。苏哈里科因为下巴疼得厉害,舌头硌破了,一面哀叫着,一面举起双手,在空中乱抓,然后就噗通一声倒在水里了。

岸上的冬妮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好呵,好呵!”她拍着手喊,“打得太漂亮了!”

保尔抓住钓竿,拉断了挂在牛蒡上的钓丝,跑到大路上去了。

临走的时候,他听见维克多对冬妮亚说:

“他是最出名的流氓,保尔·柯察金。”

(B)

保尔从跟前这个膨脝的大块头身上感到一种肉体上的厌恶。这个老头儿是那种人与人为敌的苦役犯世界的化身。真是赤裸裸一身禽兽般的利己主义,但这激烈的言词到了保尔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他只剩了一个愿望——给这个讨厌的家伙几句,让他滚回到他刚从那里钻出来的老窝里去。保尔俯身在桌子上,松开他紧咬着的牙齿,说:

“您很坦率,波尔菲里·科尔涅耶维奇,允许我也对您直言不讳。像您这种人,在我们国家是不会有人问他愿不愿意建设社会主义的。我们有非常伟大而强有力的建设大军。世界上没有力量可以阻止这种变革。像您这种人,只有强迫去参加新社会的建设劳动,不管他们愿不愿意。”

波尔菲里带着不可掩饰的仇恨看了看保尔。

“要是他们不服从呢?您要知道,暴力只会引起反抗。”

保尔一只手使劲地按在茶杯上。

“那我们就把他们,”保尔说着,猛地把茶杯一握,薄薄的玻璃杯咔嚓一声,没喝完的茶水从握碎的茶杯里流到了茶碟里。

【1】保尔一生中有过三段恋情。先是与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相恋,因观念不同而分开。后来他对团委委员________产生好感,但他以“牛虻”精神抵制自己感情,又因误会而错失了这个与他志同道合的人。最终保尔与________成婚,在她的帮助下完成_________________

【2】“左脚支住全身,右腿稍弯,使它容易伸屈。不仅用手和胳膊,还要运用全身力气,从下往上,打对方的下巴。”这些拳法保尔是向谁学的?结合小说前文情节,说说这个人的身份及保尔是怎样认识他的。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少年保尔与成年保尔的性格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消失的麦客

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

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一声,皱着眉头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蹿一圈,试试身手,一点儿不孬。

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可今年麦子黄时,一向身强体壮的父亲病倒了,腰痛得站不起来,小叔领着父亲去了县医院,查不出结果,又去了省医院;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小婶教书,脱不开身。两家的麦地有四十几亩,靠母亲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割不完的。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

吃过早饭,母亲领着小麦客下了地。中午回来,母亲惊喜地连声称赞:果然不孬,连我都撵不上,不是他的对手哩。

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水,一会儿帮母亲烧火。闲谈中,母亲知道,小麦客满十九岁了,家在甘肃陇南一带,父母已去世多年,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小麦客两年前就离开了学校,跟着村里人过黄河,一路向东来我们这边当麦客。

麦子割到一半时,小叔从省城匆匆赶回来。父亲要做手术,他是回来取钱的。母亲七拼八凑,卖了一头猪,才凑了三千块。送走小叔,母亲拿着剩下的四十块钱对小麦客说: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这是你的工钱,拿着。你另找一家雇主吧。

小麦客没接钱,一脸诚恳地说:大嫂,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就让我帮你割完吧,工钱可以先欠着……”

母亲一愣:欠着?

母亲不知道陇南在哪里,但母亲明白陇南离我们这里一定很遥远,隔山隔水的远。母亲说:  欠账没有欠这么远的呀!

小麦客说:我明年还来,到时我登门来拿……”

母亲断然地摇摇头。

一旁的爷爷说:哪有半道打发麦客的理儿?留下吧。工钱的事我想办法。舍下这张老脸,还愁借不到几十块钱?

爷爷借钱去了。鸡卵大个村子,东家三块,西家五块,总算凑够了小麦客的工钱。

小麦客要走。母亲起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有一沓钱,正是母亲昨晚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钱工钱……

母亲抓着钱跑出门去,问遍了村里早起的人,都说陇南麦客们鸡叫头遍就结伴出了村,这会儿怕是到镇上的车站了。母亲呆呆地站在村口,一阵晨风拂过,吹落母亲满眼的泪水

第二年,麦客没来。

第三年,麦客还是没有来。

小婶说,麦客的老家这几年也好起来了,男人们不用出门当麦客了。母亲听后,有几分欢喜,也有几分失落。

一晃三十年过去,母亲已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是常常念叨起当年的那个小麦客。母亲说:他也奔五十岁的人了,该是老婆孩子一大家了吧?母亲还说: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家?还记不记得咱欠他八十块钱工钱……”

前年,甘肃陇南发生泥石流,伤亡惨重。那些日子,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老泪纵横。

我回城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问我:城里有没有捐款的地方?我说:有,到处都是。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个旧存折交给我。母亲说:替我捐了吧。我一看,存折上只有八十块钱,存期已经三十年。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家欠小麦客的工钱吗?这些年来,我们家也苦过、难过,可母亲硬是没动过这份钱。只是当年的八十块,现在已变成了六百元。

回城后,我添了四百元,凑足一千元,以母亲的名义郑重地捐给了甘肃陇南灾区。

【1】消失的麦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按照事情的发展,母亲对麦客的心理(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完成下表。

情节

做早饭

中午回来

站在村口

三十年后

母亲态度或心理

(1)

(2)

(3)

(4)

【3】赏析 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母亲呆呆地站在村口,一阵晨风拂过,吹落母亲满眼的泪水。

【4】文中的小麦客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的人物形象,并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现状说说他身上哪一点最打动你?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目前,一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眼球,进行了夸大事实的宣传,网络中的景区照片变“照骗”。比如,浪漫“樱花花海”,现实情况只是路边摆放的盆栽树木,而且这些盆栽基本是“残花败柳”,毫无花色可言。网上的“高大上”瞬间变成了“卖家秀”,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这样的宣传着实扫了公众的兴致。针对景区虚假宣传的现象,你作为一个普通游客,你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并如何制止呢?请发表你的观点。(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