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六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 导语一般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C.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则消息,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吕伟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况。
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阳光的抚慰下,那些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梯田, ,晶莹剔透,发出耀眼的光亮。四周的大山静得出奇,峭峰真指蓝天。
A. 像一块块镶嵌在山腰上明亮的宝石
B. 就像一粒粒珍珠连缀在山间
C. 仿佛豆大的露珠一样躺在草叶上
D. 就像一根根银项链围在脖子上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经典名著中,很多人物都历经磨难,例如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次磨难,终获真经;格列佛流落荒岛二十八年,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
B. 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C.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
D. 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等有趣的故事,都出自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
4、根据所学诗文判断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组( )
A.负势竞上 几处早莺争暖树
B.何夜无月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烽火连三月 沉鳞竞跃
D.甲光向日金鳞开 庭下如积水空明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磨”“洗”“认”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作者对赤壁之战旧物的高度关注。
B.折断的铁戟沉沙久远而未销蚀,引发作者对历史上此地发生的战争风云的感慨。
C.大乔、小乔深锁于孙权修建的铜雀台,暗示曹操兵败的命运,作者的假设很大胆。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的主题通过“小物”来体现,以小见大,委婉别致而又深刻。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填空。
(1)羹饭一时熟,_______。(《十五从军征》)
(2)不应有恨,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4)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通过典故找到慰藉途径,表达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景衬情,写出生活的真理:美好事物消失的同时,又会有美好的事物再次出现。
(7)诗人岑参对边塞军旅生活有着独特的感受,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选取穿衣、控弦等日常活动写出守边将士戍边生活的苦寒。
7、有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请自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8、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①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相反的体验是“信. 息.收.缩.”。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应 该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与甄别,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首先,我们应该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作深入 思考。我们不能只当信息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还应该有愿做“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其次, 思考也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我们 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 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正如西方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 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最后,我们还要学会有效整合信息。我们要尝试 把握住大量信息背后的思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我们更需要系统地梳理信 息,通过理解分析形成知识的网络。
③“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 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联系语境,解释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信息收缩”在文中的意思。
【2】第②节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作文。
南京2018年的第一场雪,飘飘洒洒,令人兴奋;雪后的南京城,银装素裹,让人沉醉。校园里、家里、你所路过的街道上……又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请以“雪后”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可写实、可合理联想、想象,但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