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作文虽然在语言运用上还有许多需要斟酌的地方,但立意选材、结构安排尚能差强人意

B.近日,到旌湖过冬的水鸟已经泛滥成灾。它们有的在水中游弋,有的在空中飞翔,美丽极了。

C.分明付出了努力,却又一次在考试中失利。望着窗外的蒙蒙细雨,张倩不禁感到了触目伤怀

D.《长征》的作者很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的精彩细节,使历史人物“活”起来,令读者设身处地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piē)见   bīng)临   xián)熟 yǎn)恹欲睡

B.chì)热   càn)然 qiào)首 摩肩接zhǒng

C.) 奔sāng)   qiú)劲   沿)阻绝

D.chóu)  倦dài)   蛮héng)   bǐng)息敛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A.但他不放心,怕茶房不妥(tiē),颇(chóu)躇了一会。

B.灯光中(piě)见他黑瘦的面貌,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è)痛疾的文字。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dùn)形。

D.街上行人摩肩接(zhǒng),络(yì)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旦、小生、小丑、老旦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

B.《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古代的诗文集常用作者的字、号、官名、书房名、籍贯名等来命名。如杜甫的《杜工部集》是用宣名命名的,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是用籍贯命名的,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是用号名命名的。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垂髫”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同样,“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通过描写红树、______、绿草、_______等景物,表现出了春天生机盎然,色彩绚烂的特点;同样是写春天的景象,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色,而本诗描绘的是_________时节的景象。

(2)这首诗情景交融,清新明丽。在描写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表现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的同时,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4)《商山早行》一诗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杨礼赞》选自________。本文是一篇______,作者茅盾,原名______,字_____,作家、社会活动家。“礼赞”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全文的抒情线索是____

(2)概括课文大意,在下面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不平凡——挺立形象— ________________ —赞美尊敬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材料一】

骑楼,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是岭南地区最常见的城市民居形式之一,广泛分布于南粤的大中城市。建筑物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行人走廊,可以遮阳挡雨,走廊上方为二楼的楼层,犹如“骑”在行人走廊之上,故称为“骑楼”。

【材料二】

关于骑楼的起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骑楼源自古罗马的券廊建筑;有人则认为,骑楼最早见于古希腊的“敞廊式”建筑;也有人说,骑楼的雏形源自中国,可以追溯到距今3800年前的偃师二里头遗址,那时就有围廊环绕的房子,骑楼正是从这种房屋的前廊发展起来的;还有人推测,骑楼源于印度的贝尼亚库普尔地区,是英国人最先建造的,来自欧洲的殖民者无法忍受印度终年高温、雨季漫长的热带季风气候,在房子前方加建一个外廊,用来遮挡阳光与风雨。

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古罗马、古希腊、中国的偃师二里头,还是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地,与广东的骑楼建筑之间,都画不出一条有证据支持的线性传播路线图。

(选自叶曙明《广州骑楼》)

【材料三】

辽阔的海洋,对于明清时代的“老大”中国来说,是一片被忽视,甚至是被仇视的区域。明朝“海禁”序幕拉开,海外贸易甚至出海打渔都被视为罪行。然而,对于东南沿海的人们来说,向这片蓝色讨生存自古已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残酷的海禁和顽强的反海禁起起落落、悲壮惨烈,海水几度被血水浸染。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才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及至晚清,破败的帝国和凋敝的民生,驱赶着更多的沿海中国人背井离乡,去遥远的南洋寻找生活的希望。这是一次漫长、庞大、充满悲怆气氛的人口迁徙。

A)在异国他乡,他们艰苦创业,从事商业、矿业和手工业等,感受着不同的文化。(B)不过,作为衰弱国家的子民,华人华商难免受到排挤欺凌,并在诸多遭遇和屈辱中,逐渐成长为富有开创精神和反省精神的一群中国人。(C)同样,骑楼就是华侨们这一强烈愿望的具体体现。(D

【材料四】

南洋的骑楼早成气候,是华侨们经营发展的基地。今天,行走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一带,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里的骑楼风情,和中国岭南诸多城市的骑楼街太像了。这些游子将他们在海外艰苦奋斗掌握的一整套照样搬回了故土,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的希冀和梦想。可以说,作为中国人海洋和商业意识的载体,骑楼是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在南方沿海地带,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商业文明酝酿和绽放的结果。

(选自蔡葩新书《南洋船歌》,有删改)

【1】以上材料分别从骑楼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骑楼这一建筑。

【2】“他们是多么渴望苦难的祖国能进行变革,复兴富强,张开臂膀迎接新鲜的海风。”这个句子是从材料三中截取出来的,它放在A、B、C、D其中的哪个选项位置能够使段落的语意顺畅。

【3】习近平总书记的潮汕之行炒热了汕头的骑楼文化,暑假即将到来,请你以一位骑楼非遗文化传承者的身份,结合上述材料设计一段文字,向来宾介绍骑楼文化。(不超过75字)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       原来这么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可填“快乐”“幸福”“成功”“阳光”等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