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俯视(fǔ) 漩涡(xuán) 推推搡搡(sǎng)
B. 霎时(shà) 雾霭(ǎi) 怒不可遏(è)
C. 告诫(jiè) 出轨(yà) 汩汩如泉(gǔ)
D. 驰骋(chěng) 迂回(yū) 挟而不服(xié)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王老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B.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C. 电视剧《琅琊榜》火了,胡歌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日本要想发展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认识历史、重信践诺。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àn) 遗嘱(zhǔ) 咆哮(xiào) 水皆缥碧(piǎo)
B.桅杆(wéi) 翘首(qiáo) 刹那(chà) 凛冽(liè)
C.要塞(sè) 悄然(qiǎo) 溃退(kuì) 殚精竭虑(dān)
D.承载(zǎi) 娴熟(xián) 澎湃(pài) 屏息敛声(bǐng)
4、雷小锋摘抄了有关靖港古镇的资料,请选出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靖港古镇以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②这里不仅有明清风格的传统建筑,还有一条长达数千米的商业主街。③这座风景秀丽的历史古镇曾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④由于挖掘靖港红色人物故事,让靖港古镇有了文旅新名片。
A.①
B.②
C.③
D.④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B.诗歌前两联,都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C.前四句虚中有实,两个“空”字,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怅惘之情。
D.颈联对仗工整,“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衰草凄清的荒芜景象叫人伤心。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6、名句默写:
(1)海内存知己, 。
(2)念天地之悠悠, 。
(3) ,欲上青天揽明月。
(4)不戚戚于贫贱, 。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 ,铜雀春深锁二乔。
(7)但愿人长久, 。
(8)兴,百姓苦。 。
(9)怀旧空吟闻笛赋, 。
(10)蓬莱文章建安骨, 。
7、《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通俗读物。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该书真实记录了______国(国籍)_______(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2)“他是个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这是对____________的描写。“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这是对______________的描写。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引用通俗诙谐而又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儿歌,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儿时赶年集的回忆。
B.选文第④段的描写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做铺垫。
C.选文中作者用父亲给的钱为妹妹和母亲买绒花和红头绳,而不像其他男孩买鞭炮和牛肉、烧饼,表现了作者受父母影响,从小养成了不贪玩、不馋嘴的好习惯。
D.选文通过对故乡“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社会进步的祝福和赞美。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
(2)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4】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9、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国家遇到困难、班级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间闹了别扭,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请以“这是我的责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