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的阅读对象是中低文化层次的读者,目的在于普及科普知识,历以带的内容写得平易近人

B. 大唐名相狄仁杰在破案过程中明察秋毫,使得一个个悬案水落石出,堪称一代神探。

C. 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D. 长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轿身与两岸的美景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2、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旦、小生、小丑和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滑稽人物、年轻男子和老年女子。

B.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总体特征是细腻、豪放和火烈。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天启壬戌秋日”属于年号干支兼用法。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路风雪载途,使得他们对这趟旅行十分不满。

B. 我的鞋子和雨伞都破了一个洞,妈妈帮我修补后,真像是天衣无缝

C. 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D. 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

4、下列加点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刻(juān)          (gù)            然(qiǎo)          精竭虑(dān)

B.首(qiáo)          亮(zèng)          (xùn)          痛疾(è)

C.(yú)越            然(àn)             留(zhì)            滋暗长(qián)

D.使(chā)          临(pín)             (xiāo)          坦荡如(dǐ)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下列各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内容。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中“但”的意思是   ,整句话运用了   的手法,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的是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文诗词理解填空

(1)《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 ,小桥流水人家,    

(3)抽刀断水水更流,

(4)白居易的《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是

5)淮南秋雨夜,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②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毛泽东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③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面对南京政府的悬赏,在苏区的他们为什么并不担心自身的安危?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要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文本一

①如果仔细观察彩虹,就会发现它并非是位于天空穹顶的一个平面二维图像,而像一件马赛克艺术品,由三维空间中的许多“独立碎片”——水滴组成。

②在这一切背后到底是何种自然现象呢?首先,要形成彩虹就必须满足某些特定条件。彩虹是相当罕见的,因为其前提条件是晴天和下雨同时出现。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彩虹?在适当的条件下,水滴就像一个棱镜,因此当一束阳光照射水滴时,光线可能直接穿过水滴或由其表面发生反射,最终将白光散射成7种可见的颜色,进而构成每道彩虹弧线。简而言之,折射是阳光照射到水滴时所有颜色最终分解的原因所在,这样一来肉眼就可以看到彩虹的所有颜色。

③我们常见的彩虹都是半圆形的,但其真正的形状并非如此。肉眼之所以把彩虹看成半圆形,主要是因为缺乏距离信号而造成了错觉。在现实当中,彩虹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圆形。然而,内眼永远不可能从地球表面看到圆形的彩虹,因为地平线给视线造成了限制。其根本原因在于,地平线截断了彩虹的下半部分。

④在每个人眼中,彩虹的外貌都各不相同。换言之,在不同的位置上,肉眼就会看到不同形态的彩虹。如果向旁边稍微移动一点儿距离,肉眼就无法从刚才的水滴当中接收光线,因此就会看到形态与刚才不同的彩虹。

⑤无论我们看到的是完整的圆形还是半圆形,彩虹都是一个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集合,这些水滴能够把散射光集中在偏离太阳光原始路径40度到42度的角度。因此,水滴反射的角度范围是彩虹产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些水滴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圆弧,圆弧内的每个水滴都会散射光线并将其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

(选自《彩虹为什么是弯的》,有删改)

文本二

①彩虹这种气象中常见的光学现象,是阳光照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时,造成了色散及反射形成的。

②当阳光射到水滴上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照射,在水滴内也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角度形成到40度至42度时,反射最为强烈。在这种反射过程中,阳光射向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洞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这样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天空上就形成了拱形的七彩光谱。

③拱形是因为光穿越水滴时,弯曲的程度和光的颜色有关,红色光的弯曲度最大,紫色光的弯曲度最小。所以,我们看到的彩虹,紫色总是在红色下面。而七彩色是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比蓝光小,而蓝光的偏向角度比红光大。再者,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因而我们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的,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方。由外圈至内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事实上,彩虹有无数种颜色,比如,在红色和橙色之间还有许多种细微差别的颜色,但为了简便起见,只用七种颜色作为区别。

④另外,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水滴的大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可想而知,彩虹的出现与当时天气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当某一地点东方出现彩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当某一地点西方出现彩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

(选自《彩虹的形成》,有删改)

【1】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两项是 (     

A.文本一第②段加点的“相当”表范围限制,意在突出彩虹很少出现的特点。

B.当天空出现一道彩虹时,同一个人站在不同位置上,能看到不同形态的彩虹。

C.文本二第②段在对彩虹形成的原理进行说明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彩虹最外圈是红色,是因为红光的折射率大于其他光,偏向角度小于其他光。

E.两个文本均提到了彩虹的形成,但目的不同。在文本一中主要是引出彩虹看起来是弯的原因,在文本二中则是主要的说明对象,强调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对彩虹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说明思路。

【3】张明在飞机上拍到了与地面观察角度不一样的彩虹,不仅颜色十分鲜亮,而且还是圆形。他对此十分疑惑。请你结合两个文本向他解释其中的原因。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给生活加点糖”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