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布尔的《昆虫记》魅力之一在于其行文活泼,语言诙谐。下列描写螳螂的句子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农夫们看见螳螂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
B.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材。不仅如此,它还拥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C.螳螂是其学名,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其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D.如果说螳螂的大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齿,那么它的小腿可以说是两排刀口的锯子。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荤菜(hūn) 镌刻(juān) 眺望(tiào) 崭露头角(zhǎn)
B. 一泻千里(xiè) 拈轻怕重(niān) 吮吸(shǔn) 刻尽职守(kè)
C. 俶尔(chù) 怡然(yí) 狼藉(jí) 毳衣(cuì)
D. 对峙(zhì) 岑寂(cén) 承载(zǎi) 雾淞(sōng)
3、在“精彩的游记”板块,有这样一段话,请你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汹涌的江水夜以继日,一往无前地奔跑着。前方是高山峡谷,宽阔的江面陡然收窄,流速激增。前方水流受阻,后方江水怒不可遏, ,掀起滔天巨浪,激起阵阵水雾,发出 的巨 响,犹如万马奔腾,又似惊雷阵阵,在狭窄的山谷里久久回荡。前来参观的游人 ,面对着如此气势恢宏的江水,游人们无不为之 。
A.接踵而至 震耳欲聋 络绎不绝 目眩神迷
B.趋之若鹜 振聋发聩 走马观花 手足无措
C.接踵而至 振聋发聩 走马观花 目眩神迷
D.趋之若鹜 震耳欲聋 络绎不绝 手足无措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 安塞腰鼓是甘肃省的传统民俗舞蹈。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表演由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C.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恐龙无处不有》指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D.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美好世界。
5、阅读诗歌要关注意象。诗中“□”处的意象,你认为是哪一个?请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选择的理由。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这一时期。〔引〕古代的一种诗体。
A.雁 B.燕
6、默写。
(1)羌笛何须怨杨柳, 。
(2)《从军行》(其四)中表现将士们顽强斗志的两句诗: , 。
(3)《使至塞上》的写景名句 ,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景的精彩比喻句是 , 。
(5)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
7、反复提及的事情肯定是要着重强调的,能体现说话人的良苦用心。在《傅雷家书》中,什么内容被傅雷反复提及?请举出一例并揣摩其背后的良苦用心。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加点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
B.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关系。
C.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母的嘱托与期望。
D.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
【2】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赏析加点词语)
(2)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9、(二)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再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得一杯清茶,老师给你得赞许的眼光;幸福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得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为话题作文。
要求:(1)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