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蓦然回首间看到灯火阑珊,让人灵感迸发,茅塞顿开,穿越历史的隧道,在时空的对接点上呈现出打动心灵的力量。
③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的清纯山泉,二者互相配合,茶的清香与泉的甘冽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A. 各得其所 妙手偶得 相反相成 B. 各司其职 妙手偶得 相得益彰
C. 各得其所 豁然贯通 相得益彰 D. 各司其职 豁然贯通 相反相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追溯(shù) 羁绊(jī) 龟裂(jūn) 销声匿迹(nì)
B.流逝(shì) 拾级(shè) 浩劫(jié) 惟妙惟肖(qiào)
C.旷野(guǎng) 寒噤(jìn) 霎时(shà) 暴风骤雨(zhòu)
D.翌日(yì) 绚丽(xuàn) 枷锁(jiā) 纷至沓来(tà)
3、同学们就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各地文物通过多种形式“活”了起来,掀起了一波波“云听展”“云逛馆”。
B.通过“云”游模式能够进一步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大家安坐家中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视觉盛宴。
C.运用VR技术“云”游名胜古迹,不用担心人流量的影响,游客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畅游在“云”古迹中。
D.通过“云”直播,我用弹幕与历史“大咖”实时交流互动,这进一步激发了对我知识学习的热情。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祥子的这一变化,正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提及,充满儿时的温情与童趣。
C.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D.《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他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一“聊”一“狂”两字,足见作者的潇洒豪放。
B.诗中“卷”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千骑奔腾时的壮阔场景,为凸现“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诗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8)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7、走进名著。
(1)《昆虫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找到对象。
B.萤火虫捕食蜗牛时,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然后再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肉变成液体,再吸进体内。
C.螳螂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却是昆虫世界里最凶猛的食肉动物,有时还会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D.红蚂蚁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蜜蜂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2)以下两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阅读后完成相关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上面文字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上面文字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_。
8、材料一:2018 年1月8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热传:“尊敬的患者家属: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
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竟然只有区区 3 名。否则即便有人染病,也断不至全科“停摆”:可见压垮医生的,除了疾病,更有超负荷带来的身心俱疲。而其背后,则是“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
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目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仅为 0.57 人,农村为 0.47人:而按照《健康中国 2020 战略研究报告》“到 2020 年每千人拥有 0.69 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已直逼十万大关。而随着“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儿科医生将更显紧缺:缺口不小,“补缺更不易。据统计,全国医学院校每年仅能培养 1800 余名儿科医生:但就在这本就不足的“后备军”中,还不乏有人“临阵退缩”,更别说近年来屡有辞职的儿科医生。
材料二: 毋庸讳言,“儿科医生荒”早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较清楚:一是儿科医师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师的职业环境有缺陷。
我国的医学院校自 1999 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存在。虽然在 2016 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儿科停招 18 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据了解,目前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科医师们频生去意。以此次来势凶猛的流感疫情为例,2017 年 12 月,天津市儿科门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4l%,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 68%。与之相应,全市儿科门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42%,儿科急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36%。
超负荷应诊让许多儿科医生叫苦不迭。除了工作的高强度,更让儿科医师纠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患儿家长在“排队 8 小时”的过程中积累的烦躁情绪常常会在“看病 3 分钟”时爆发出来,抱怨、指责、谩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职业风险成为儿科医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近年来儿科医师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材料三:
儿科
材料四: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除了千方百计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外,还要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目前,我国只有 53.2%的综合性医院有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儿科的仅占 12.6%。此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缓解儿科就诊压力。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发烧哭闹,就抱着去医院,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因常识和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和医生产生矛盾。对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宣传,开通多渠道咨询热线,指导家长从容应对,不盲目扎堆医院,就医期间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1】下列关于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儿科医师紧缺的状况十分严重,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的人数偏低,这种状况在我国农村尤其突出。
B. 目前需要增加近十万名儿科医生,才能完成国家相关战略计划,但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暂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C. 高风险、高强度、压力大、待遇低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儿科医生不断流失,这一现状的改变需要多方位的调整。
D. 随着两年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科医生辞职,以及“二孩”生育高峰的到来,儿科医生紧缺的状况还有可能加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天津市海河医院的“儿科停诊通知”说起,引出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荒”这一现象,并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B. 材料二指出了“儿科医生荒”两大成因:一是培养机制有问题,造成儿科医生来源不足;二是职业环境有缺陷,造成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C. 关于儿科医生的职业环境缺陷,材料二先将其概括为“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三个方面,然后通过翔实的材料对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D.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具有因果关系:儿科医生中感受到每一项困难的比例均达到 70%,这使得他们两年内完全没有辞职计划的还不到 50%。
【3】划线句子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下列哪一种没用到( )
A. 作比较 B. 列数字 C. 分类别 D. 作诠释
【4】我国目前应该解决“儿科医生荒”这一难题的措施不符合原文的是
A. 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扩大儿科医生培养规模,家长就可随便就医了。
B. 完善分级医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C.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儿科医生人身安全和职业尊严。
D. 提高儿科医生工资待遇,增强儿科医生职业吸引力。
9、经历是人生旅程中的足迹,是一种生命过程。有经历就有积累,有经历就有经验,有经历就是磨砺,有经历就有成长……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笔财富。
请以“经历了 ,我长大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少于600字。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