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水门桥》上映时,电影院内坐满了人,只有一个位子还空着。
B.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C.从乌克兰目前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和平距我们还很遥远。
D.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也许可能造成慢性镉中毒。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秋时节,天气冷了,一贯爱蹦乱跳的青蛙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衰草连天的景象。
B. 敌人以为自己设置的陷阱天衣无缝,但在机智的游击队员眼中,却是破绽百出、不堪一击。
C. 也不知道传说是否是真的,但那块高高耸立的石头真的就好像飞来的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D. 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目空一切,眼睛里只有老师,生怕听漏了半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B.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北海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冬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建立了一个我国科学观测研究中心。(将“我国”调到“建立”前)
B. 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诸”兼有“之于”义,删去“于”)
C. 通过卫星直播,人们可以看到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和观众的热烈喝彩声。(删去“通过”)
D. 只是不要用闪光灯,以免影响我的工作情绪的不稳定。(删去“不稳定”中的“不”字)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女子有什么特点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且教桃李闹春风。
(2)__________________,万里念将归。
(3)诗家清景在新春,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
(7)人有百口,口有百舌,________________。
(8)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
(9)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10)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打祝家庄”是梁山义军所进行的所有正规大战中的第一场,三打各不相同,环环紧扣,精彩异常。这三打,打出了水浒英雄的气概,迎来了代表了梁山事业的第一个高潮。
B.“三次招安”:徽宗派殿前太尉陈善保前往招安,宋江撕碎招安诏书。朝廷又派童贯攻打梁山。山寨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后宋江三败高俅并活捉上山,以礼相待,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后燕青通过高俅求得徽宗下诏,梁山好汉得以招安。
C.“三败高俅”梁山英雄被招安前的最后一场大战,不但标志着梁山事业到达了最辉煌的顶峰,也是水浒英雄们由聚到散、由盛转衰的序曲,正是由于这场大战,朝廷不得不使出招安的手段,变剿为抚,从而使水浒英雄走上了反剿田虎、王庆、方腊的道路,最后落得损兵折将、星流云散的悲剧结局。
D.“三山聚义打青州”是大破连环马的继续,不仅使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三山的英雄好汉来到了梁山,而且由此引来了史进、朱武、陈达、杨春等更多的江湖好汉,从而使梁山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唤
叶倾城
⑴她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开演前几分钟,她忽然跑去买冰棒。买好了一回头,所有的灯都灭了,墨黢黢的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头和背。试着向记忆里的方向走几步,全没有相关线索。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爸爸……”顿时无数此起彼落的应答和笑声,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们,在占她便宜。她都快放声大哭了,父亲从人群里挤出来,微蹲身把她一牵。
⑵ 一次为什么事,迫不得已要去父亲办公室找他。脚步踩在木地板上,激起巨大回声,她噤声不敢动。有人过来问她找谁,她一时混乱不堪,“我……”是该说“我爸”还是父亲的名字?就噎住了。
⑶忘了是什么事这么着急,不能再等下去,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连隔壁办公室的人也没回过头来。
⑷脚步却匆匆响起,父亲从上一层楼急急跑下来。
⑸时光是冷酷的跷跷板。她一天一天走向生命之巅,也就是父母缓慢地退场。
⑹一昼夜的仓促,已足够决定生死了。
⑺早上七点,刚吃完早餐的父亲突然呕吐;八点,他独自到医院打针;上午十点,她去医院看父亲,一眼看见殷红的血,正一点一滴输入父亲血管;中午,父亲转入危重病房;下午,她和姐妹们,把隐瞒已久的父亲的病情向母亲和盘托出;傍晚,身为医生的二姐,听完主治医生的最后陈述,极力克制、尽量冷静地说,“是,我们选择不手术。是,我来签字。”——早在三个月前,已经知道手术的徒劳。
⑻而仍然一无所知的父亲,还在病房里,打听她北京的新居,絮絮叮嘱细节。父亲周身插满管子,每一根里面都是一个生的希望。他只觉不耐,说这针怎么总也打不完,屡屡想要调快点甚至拔下来。她连忙安抚父亲,“房子装修好了,你和妈去住一段时间吧。”父亲想一想,“等明年春天吧。”
⑼夜深了,父亲渐渐睡去。她宁愿相信这是睡,而不是时断时续的昏迷。第二天凌晨七点,父亲恍惚地醒一下,嘟哝几句,口齿已经很不清了,却都听得懂,是让在他身边守了彻
夜的女儿们去休息。
⑽八点,医生过来,喊父亲“胡老师”,父亲眼皮动一动,是残存的一点意识;八点半,再喊他“胡老师”,没反应;喊名字,也没有。
⑾她倾身上前,轻轻叫一声:“爸,爸,你听见了吗?”
⑿父亲的头,微微向她的方向动一下,嘴里含混地“唔”一声。
⒀ 这是父亲给世界留下的最后声音。而血压计的指数,一格一格 跌落……八点五十三分,医生关掉了所有仪器。
⒁痛与恨紧密相连。她自此不信鬼神,诸天神佛都瞎了眼;每一位桑榆暮景的老者,她都看着不顺眼,为什么人人都比父亲多了时光,却又一次次,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
⒂深冬时节,她上班。看见门外有灰灰的微光——终一生,她都是孤儿了,天气与心态,一定悲凉。出门才看清是落雪,已经来不及,踩成雪后成冰的台阶上,一跤滑倒,“哎呀”一声。分明是叫天天不应,她却听见耳侧有低微的一声“嗯”,跟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声完全一样。又一次,在遥远的地方的父亲,回答她的呼唤。
⒃ 霎时间,她跪在冰冷污脏的雪地里,泪如雨下。
⒄ 这一生,风来雨往,俯里仰里,她都会听见父亲最后那微弱的一应。
⒅她只做了父亲三十年的女儿,而父亲的疼爱和宠眷,却要长长久久地,伴她一生。
【1】本文围绕“唤”,一共写了父亲在世时的三件事,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⑴ ⑵ ⑶
【2】试分析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
【3】文中第 ⒁段说“痛与恨紧密相连”,如何理解该句中“痛”与“恨”?(4分)
【4】文章第⑿与第⒂段划线部分两次写到了父亲临终前的应答,有什么不同?(4分)
【5】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4分)
9、按要求作文
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美丽的季节。唐刘禹锡有诗云“自古秋悲寂,我言秋胜春朝”,请同学们回忆你在秋日的所见、所闻、所感,完成作文《我“言”秋》,要求:描写细腻,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