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新闻特写往往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它不像消息那样要讲究时效性。

B.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四联,往往二、三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D. 选自《朝花夕拾》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采用双线结构,着力塑造了一位胸襟豁达、毫无民族偏见的日本良师,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特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情。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前往医院看病的老李刚好路过此处,得知发生火警,立即奋勇冲进火场。

C.江津四面山的茶叶,虽然比不上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但自有它独特的色和香。

D.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现代的网络舆论场,已成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3、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B.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廷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qiāo)  红(fēi刻(juān首低眉(hàn

B.息(zhì首(qiáo黑(yōu)   不及防(cuì

C.亮(zèng)  形(dùn) 不chuò) 藏污纳gòu

D.mèi) 解pāu) 一liǔ息敛声(bǐng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列小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请自选角度赏析一下这句诗。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默写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回清倒影,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归田园居》中描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三)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经历了至少四次死里逃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第二次、第四次)。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主题阅读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______的要求。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

小小的园林?

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题目:向往那些 的日子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4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学校名。(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