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东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说明情况后,就偷偷摸摸地回到了座位上。

B.接下来的几周,他变了,遇事能与人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C.王老师被两个同学前呼后拥的推上了演讲台。

D.老师三番五次的批评我不做作业,我依旧周而复始,屡教不改。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以书信的形式专门写给中学生的。

C.傅雷教育儿子要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到技艺精湛。

D.傅雷认为:所谓冷静,不但表面的行动,尤其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这点,是很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B.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

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D. 经过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终于出征深海。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安塞腰鼓》和《灯笼》都属于抒情散文。前者以“腰鼓”为切入点,多用短句,铿锵激昂,展示了西北高原的风土人情;后者以“灯笼”为话题,用清新典雅的语言回忆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B.小说《社戏》选自《呐喊》,讲述了“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文本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行文。

C.《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在古代都属于“杂记体”。前两篇从体式上说是游记,都有清晰的游踪;而《核舟记》则是记“核舟”这一物,算是一篇条理清楚的说明文,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D.《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利用“苏醒”“孕育”“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动植物拟人化,用这样的词语增加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邯郸:唐代县名,即今河北省邯郸市。②驿里:驿站,客店,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的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1用自己的话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所写的情景。

2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而没途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晓喻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两句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儒勒•凡尔纳是   (国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   ”。代表作三部曲:   、《海底两万里》、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消失一会儿

①每天使用最多的词应该是“我”吧。当今社会,“我”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存在,除了睡觉。有个新词叫“刷存在感”,愈发凸显了“我”的存在。太多的人日常说话、做事,都是以“我”为中心,四通八达和世界发生着联系,好从外物或者他人那里赚取点实用的“利市”。

②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写过一首诗《天狗》,有这样的句子:“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那个时代需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看,这一个“我”敢于吞吐日月宇宙,何等的无私无畏自信满满!在革命者的身后,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我”纷纷耸立起来,救国救民改天换地。毛主席诗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若说“刷存在感”,与之相较,当今世人恐怕就像泥土之望云霓了吧。

然而,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自私自利自我膨胀,像气球吹得过大,“砰”一声,崩了,爆了,也就完蛋了,一地鸡毛。

④郭沫若写作《天狗》的时代,是人民个性被泯灭、民族精神被压抑得太久太厉害的时代,民众活得像闰土一样辛苦麻木,像阿Q一样自轻自贱,生命仿佛蝼蚁草芥,低到尘埃里,哪里还有一个正常的“我”的踪影?《天狗》的意义在于,唤醒个体的主体意识,摧毁桎梏锁链,构建有体温、有思想的“我”的存在。可是,近一百年过去了,情形发生180度翻转,国人的价值体系得到崭新重构,个性得到释放,自我得到确认。甚至,有的“我”过度放大,达到膨胀、放纵的危险地步。农村赶牲口有两个口令,有经验的农夫通过呼喊“喔”和“吁”,校正左右,使牲口行走在道上,保持不偏不倚。

⑤凡夫俗子,立于现世,难免追名逐利心浮气躁,步履匆匆,焦虑多多。有时不如让那个不安定的“我”消失一会儿。

⑥ 一个周末,我从家里出来沿着民心河散步,走到河边的一座小公园。天阴着,公园里人很少,我转了一圈,便坐在椅子上。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不远处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在打太极,一招一式慢慢悠悠,时间仿佛一下子被拉长了,变得舒展缓慢。远处建筑工地传来打夯的声音,身边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越发显得幽静。我发着呆,脑子里啥都不想,眼前的景物忽然虚幻起来,恍兮惚兮,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我”离开了我,消失了,留在椅子上的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一个轻质的木雕,一个没有重量的泥胎。时间或许只是一小会儿,但足令这个新的“我”轻松,沉醉,享受,真正的“销魂”。“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

⑦佛教哲学讲“无我”,中国哲学讲“忘我”,都是主动让“我”暂时不存在的意思。其实,无论怎样,“我”都是时时刻刻存在着的,只不过主体意识使其偃伏罢了。这个世界由无数个“我”和物构成,过于凸显自己这个“我”的存在,那就会忽视他人或者周遭的一切,就是自私,就终究成不了事。

⑧辛弃疾写词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词根本不像八百多年前的古人写的,倒像出自现代诗人之手。多么和谐温馨的一幅人间自然场景,山人相谐,远近互构,物我两美。这个“我”是温暖的,有趣的,平和的,还有点小小的自我多情。

⑨人生最难的事是弄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或许终其一生也搞不明白。如果觉得这个问题过于高深,那么,家常一点,别天天自顾自“我”“我”“我”的,我们要时常主动将自己这个“我”放低一点,看小一点,变轻一点,有时泯然与众,自得其乐,消失一会儿,于人于己,可能都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文/刘江滨,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第②段中,作者说“与之相较,当今世人恐怕就像泥土之望云霓了吧”。请根据①~③段内容说说“当今世人”和“革命者”的区别。

【2】第③段中,作者说“任何事情过犹不及”,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不及”指的是什么状态?

【3】读第⑥段划线句,请用简明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我”的短暂消失“竟是如此美妙”。

【4】在第⑦~⑨段中,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我?为什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2021年是充满温暖与感动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之战,迎来了建党百年盛典,感受了革命英烈情怀,见证了体坛健儿风范,观看了天宫课堂直播,经住了新冠疫情考验……这一年,是什么暖心的人与事让你念念不忘?这一年,是什么暖心的物与景让你思绪连绵?请以“2021年,那暖心的 ”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不得抄袭课文和本试卷中已有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