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白族人家的墙上有很多绘画,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虫草,无不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B.庆功会上,大家谈笑风生,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C.从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井有条

D.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责备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条件,不如下定决心,从此更加努力。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zhì)   (jié) (àng)   精竭虑(dān)

B. (xùn)   (jùn) (zhì)   沿阻绝(sù)

C. (qiào) (zèng)   (piǎo) 息敛声(bīng)

D. (zhì)   (gù)   (shù)   痛疾(wù)

3、下面句子,语序排列合理的一项是(  )

A.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B.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C.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D.我们认真研究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4、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凛列 振聋发聩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fēn) 仲栽 殚精竭虑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镌刻 眼花撩乱 摧枯拉朽(xiǔ)

D.翘首(qiáo)   凌空 惨绝人寰 一丝不苟(gǒu)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鉴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指_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 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_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6)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7)吟诵李白《渡荆门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感知他在离别时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 ,作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家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生活。

(2)罗曼罗兰在这部作品中写到,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从这些叙述和描写中,我们看到,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依然拥有着 的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现代文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分别简要概括各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

2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横渡”能否改为“越过”?为什么?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

B. 本文叙议结合,在报道西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C. 本文结构清晰,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叙述了中路军、东路军、西路军等战线的进展情况。

D. 本文语言精炼,在报道中路和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莫言说:写文章,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讲故事。生活中,时时有故事,处处有文章,请以“一场虚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合情合理,特色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出现真实姓名;③书写认真、规范、美观;④不少于5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