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他虚构的?——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B.珍贵  昂扬  创新  海峡 ——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各不相同。

C.殚精竭虑  鹤立鸡群  传统文化  人才济济 ——解说: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临水开轩,四面云山一幅画;凭栏远眺,万家灯火总关情。——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完全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第1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周亚夫戍边将领的身份摆出,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

D.皇帝最后迫于周亚夫的军威,不得已“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归(xǐng)       然(mò)       默(jiān)       惟妙惟(qiào)

B.家(juàn)       皱(zhě)       裂(guí)        长途涉(bá)

C.眼(kuàng)       旋(wò)        (sù)          首以盼(qiáo)

D.杂(rǒng)        奋(kàng)       零(diāo)     然而止(gá)

4、下面语段中的“甲”是(     

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A.石蚕

B.蟋蟀

C.蜻蜒

D.蝉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这首词就是在这一时期所写。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的“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是对“万事足”的补充说明,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温馨;从一个侧面来写生活上的足,同时也表现了词人作为富家翁的一种自夸。

B.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C.陆游乡居时曾说“身闲诗简淡”。词人这首词也因“身闲”而“简淡”,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而将主人公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D.词人在这首词中既表达了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农村生活的甜美温馨,同时也隐隐透出因被迫闲居的苦恼。

E.本词写景动静结合。“儿童偷把长竿”是动景,“老夫静处闲看”是静景,动静结合,表现出乡村美好和谐的生活氛围。

2请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一句中“偷”字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体育精神也是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精神的彰显,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古诗文名句

精神内涵

作者与出处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

刚毅坚忍,铮铮傲骨

孟子《富贵不能淫》

岂不罹凝寒,_______

耐寒不凋,坚贞不变

刘桢《赠从弟》

__________

老而弥坚,壮志犹存

曹操《龟虽寿》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九万里风鹏正举。

展翅高飞,无所畏惧

___《渔家傲》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情节回答。

图中的保尔身体遭受了什么不幸?他创作时是如何写字的?最终写出了哪部小说?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春

宗璞

(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至,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块颜色很浅,近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联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

(4)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各芳邻门前各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5)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6)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草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里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7)“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8)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9)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象原有一大张绚烂的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10)我知道,春归去了。

(11)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靡花事了”,我始终不知荼靡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指征。

(12)迎春人人喜欢,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脱这个任务。

1(1) 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了燕园野花二月兰的“声势最为浩大”?

2第四段开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 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指什么而言?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两个句子。

(1)“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象原有一大张绚烂的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二月兰具有哪些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以“一路阳光一路情”为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套作、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