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当得起这个称号。
B.《流浪地球》中主人公点燃木星的过程惊心动魄。
C.元宵节,“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他们往往对身边挂满灯笼的世界不以为然。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在高潮时戛然而止,转向低沉,让人回味无穷。
2、下列对文学常识有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B.《桃花源记》是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成语“世外桃源”“无人问津”均出自本文。
C.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社戏》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
D.《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人民的利益,她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B.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海关人员,更是义不容辞。
C. 当我还是个无所事事的小孩,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荫里。
D. 他平时不爱说话,今天的会议上他也是忸怩不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5、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渔家傲”是____________名。
【2】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歌行体,属近体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C.两首诗词均用字考究,“压”字写出将士们被敌军压得萎靡不振之状。“谩”字则流露出李清照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
D.两首诗词都引用典故。《雁门太守行》尾联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表达了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
6、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 ( 杜牧《赤壁》)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国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它是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的恬淡闲适;也是李贺“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的壮志豪情。
7、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推荐·介绍】
【1】读书沙龙上你要向同学推荐《经典常谈》一书,请选择恰当喻体,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生动具体的推荐语。
《经典常谈》像___________(填序号),___________
A一张地图 B.一艘船
【2】选择性阅读是阅读本书的好方法,根据阅读体验向同学推荐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篇目。
(1)王同学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____
(2)张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不妨去读一读___________
(3)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可以推荐他先读___________
【推荐·解惑】
【3】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同学也因此深陷迷茫。班级就此开展调查,希望通过班会帮助大家走出困惑,你也在班会课上做了简要发言。
【调查现状】
困惑清单 同学A:生活中一时情感占优势,一时理智居上风,情与理,到底人生受谁支配更多? 同学B:世界从何而来?我是谁?人应该不只是一部机器吧? 同学C:…… |
【班会发言】(发言提示:结合名著内容和形式特点,有针对性。)
同学:你好!我为你推荐《__________》,理由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推荐书目:(1)《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⑤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 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今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过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新闻评论,强调就事论理,需要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请你结合上文第②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第⑤自然段中引用《纽约时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则报道,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文有关内容,说说“南京”这座城市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有什么意义?
【4】以本文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例,区别新闻评论和新闻特写的不同?
9、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你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