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具有导向正确,就事论理,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的特征。
B.《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是一篇人物传记。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光,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文中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周亚夫“真将军”形象。
D.《饮酒》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创作的五言古诗。
2、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C.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
D.建筑工地出现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施工单位忽视安全教育、监管不力造成的。
3、对《渡荆门送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卸(xiè) 残垣(huán)紊乱(wěn) 乾坤(kūn)
B. 背影(bèi) 嫉妒(jí) 怅惘(wǎng)邪祟(suì)
C. 蹒跚(pán) 遏制(è) 栖息(qī) 默契(qiè)
D. 颓唐(tuí) 炫耀(xuàn)肆意(sì) 俯瞰(kān)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诸子登岘山
(唐朝)孟浩然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④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时所作。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④羊公碑:晋人羊祜(hù)镇守荆襄时,常登岘(xiàn)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比如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格律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首联两句蕴含哲理,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C.颈联写诗人远观所见,描绘了一幅水枯天寒、凄冷萧条的画面,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伤感的心情。
D.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炉,先写景抒情后议论,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6、古诗文默写。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之情。
(2)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历史上两个有名的美人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了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请写出两句含有“月”字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蟋蟀是怎样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乐器吧!
其实,蟋蟀的乐器很简单,只是一张简单的弓,上面有一个钩子和一层振动膜。它的右翼鞘盖着左翼鞘,差不多全盖住了,除了后面和转折处包在体侧的一部分。两个翼鞘的构造是完全一样的,上面长着细脉,翼鞘平铺在蟋蟀的背上,旁边突然斜下成直角,紧裹着身体。你把两个翼鞘中的一个揭开,朝着亮光仔细地看,会看到翼鞘是淡红色的,除了两个相连的地方之外,前面是一个大三角形,后面是一个小的椭圆形,上面有模糊的皱纹,这两处地方就是蟋蟀的发声器。
在前面那一部分的尾部边沿上,有两个弯曲而平行的脉,在脉线的当中有一个空隙。空隙中有五六条黑的皱纹,看起来好像梯子的梯级。它们是供摩擦用的,可以增加弓的接触点的数目,增强振动感。在下面,围绕空隙的两条脉中的一条成为肋状,且成钩的样子,这就是弓。
这件乐器真的很精美,上面有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使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下面的两个直接摩擦发出声音,上面的两个是由于摩擦器械的震动而发声。蟋蟀就是利用这四个发声器把音乐传到数百米之外,音调听起来还很急促呢!
开始我以为蟋蟀的两个弓都有用,但是经过观察才知道,几乎所有的蟋蟀都是右翼鞘盖住左翼鞘。我曾拿很多只蟋蟀来试验,把它们的左翼鞘盖在右翼鞘上。可是,这些聪明的小家伙总能把自己的翼鞘调整过来,还是让右面的翼鞘盖住左面的,然后才开始唱歌,真拿它们没办法。这些小音乐家还有一个本事,就是可以调节声音的高低与节奏,这取决于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同时,还会受到翼鞘位置的影响。假如蟋蟀想发出高一些的声音,翼鞘便会高高地抬起来,要是想发出低一些的声音,翼鞘便放低一些。小蟋蟀操作起来很自如。繁星满天的夏夜,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听着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这种感觉真好!
【1】以上这段文字选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名字)的《___________》。这段文字提到的研究对象是蟋蟀的___________。
【2】通过以上文字的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不符合这本书内容的一项是( )
A.本书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
B.本书的感情基调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读者能够同时获得知识和思想。
C.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
D.作者借鉴别人对昆虫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的成果,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3】这本书既是科学小品,也是百科全书。它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和对科普的深刻思考。请结合上文和所阅读的整本书中的情节,谈谈你对“这种感觉真好!”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里的“我的意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变化”指的是____________。
【2】在选段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试写一写,30字左右。
9、日成一事,事不在大,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不在乎轰轰烈烈,而在乎精心行之,踏实而为,有始有终,阅读一本书,就读懂一本书的要义,去粗取精;结交一个朋友,就沐浴品质的芬芳,扬长避短;游览一处风景,就谛听自然的呼唤,心随景动,经历一次挫折,就展露一种胸怀,坦然面对……
请以“日成一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有出现,一经查实,酌情扣分。